凯西秘密档案
·全名:威廉·约瑟夫·凯西(William Joseph Casey)
·生卒年月:1913年3月-1987年5月
·效力总统:里根
·党派:共和党
·在任时间:1981年1月28日-1987年1月29日
·离任后:因病离职四个月后病逝
·经历揭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战略情报局担任欧洲行动区特别情报处处长
进入内阁的中情局长
与他的许多前任一样,凯西也是律师出身,而且还是个不错的律师,虽然没有多诺万那样打败美国总统的胜诉经历,但也是一个让对方不敢轻视的打官司能人。当然,凯西与他的许多前任也有很大不同,那就是他出身贫穷。后来,凯西完全依靠个人奋斗挤进了华尔街,变成了一名商人。无论是做商人还是做律师,凯西都可称为优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西加入了海军预备役,被授予海军中尉军衔。由于视力原因,他被分配到海军采购办公室,负责登陆舰艇的监造。枯燥的案头工作让凯西感到无聊透顶,他的志向是到前线作战,建功立业。然而,他的视力条件不允许,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战略情报局。
惊险刺激的情报工作对凯西很有吸引力,丝毫不亚于在前线作战。于是,凯西利用他在华盛顿律师界的关系,设法转到了战略情报局。
1943年9月,凯西见到了多诺万。当时多诺万已年过花甲,而凯西只有三十岁,他俩一见如故,共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情报问题的相同见解使得他们很快便成了忘年交。
其实,凯西与多诺万在这之前就认识,只不过相互了解不多。两人曾在同一家律师事务所共事,当时的多诺万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对情报工作的认识与自己相仿,而凯西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哥会成为美国中央情报机构的开山鼻祖。
就这样,凯西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情报界一干就是五十年。
出色的情报工作能力使他刚进入战略情报局就担任了驻伦敦站的站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抓住一切机会与英国情报部门的官员建立关系。没过多久,凯西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让他受益无穷的本领——如何快速渗透进一个情报网。
由于多年的情报渗透与反渗透研究,凯西形成了这样一个情报认知:任何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当然,他还坚信任何问题都有办法解决,而这正是他在工作竭尽全力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杜鲁门总统宣布撤销战略情报局。树倒猢狲散,战略情报局包括多诺万在内的许多官员都转行做别的,凯西也不例外。他又回到了华尔街做律师,并在股票市场进行了一连串的投机性投资,这让他变成了百万富翁。凯西还喜欢写书,他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投资、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81年,凯西出版了150多本书。但这些成就并不能让凯西感到满足,因为他不稀罕这一点点名和利,他的理想是进入美国政界。
凯西身上还有一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长处,那就是执著。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付诸实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把炒股和写书挣来的钱,用来铺垫通往政治舞台的道路。他真的成功了,不信请看下面他的这些经历。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凯西担任马歇尔计划欧洲总部助理法律顾问。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凯西担任尼克松政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随后在基辛格手下担任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
1974年,福特就任美国总统。凯西担任福特政府出口银行总裁、国会安全及情报交换委员会主席、对外情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80年,里根竞选美国总统,凯西是其竞选团队中的重要人物,为里根的成功当选起到了重要作用。
里根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之后,凯西最大的愿望是担任国务卿。在他心目中,国务卿是自己的政治理想中的终极目标,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虽然凯西自己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是国务卿的不二人选,然而,里根却不这么想。在斟酌国务卿人选的时候,凯西也进入了遴选范围,但排名比较靠后。最终,里根提名凯西为中央情报局局长。
中情局长的职位当然比不了国务卿,怎样让凯西接受这个不是内阁成员的职位呢?历任中央情报局局长都不是内阁成员,这也是凯西瞧不上这个职位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个为自己赢得竞选成功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里根当然要有所表示,他同意了凯西接受任中情局长的先决条件——进入内阁。可以说,这是中情局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情局长有了内阁成员的身份,便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情报提供者,也是决策的参与者了。
但是,中情局内部的许多人并没有因为局长有了内阁成员的身份而兴奋,反倒担心已经离开情报界35年的凯西能否很好地挑起这副担子。要知道,对于一个情报人员来说,离开情报部门5年就可以算作门外汉了,35年的漫长时间似乎不是一个内阁成员身份就能够弥补的。
重整中情局
凯西走马上任时,中情局正面临着伊朗人质危机的尴尬与耻辱。
伊朗人质危机起因于美国同意伊朗前国王巴列维赴美就医。巴列维是一位亲美极权主义者,常年以特务机构“萨瓦克”对人民进行极其残暴的独裁统治。前后有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伊朗国内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更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极其愤慨。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宗教领袖霍梅尼取得政权。1979年1月巴列维流亡国外。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美国同意接纳巴列维在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为了反对美国对巴列维的支持,以及向外界表示伊朗新政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抗衡,霍梅尼公开将美国称为“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并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示威。
1979年11月1日,德黑兰千余人聚集在美国大使馆门前进行示威游行,游行持续到11月4日的时候,几百名自称“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朗学生在骚乱中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并扣押了66名美国使馆人员。
事实上,扣押人质事件不是不可避的。主要原因是中情局的情报失误,使白宫没有对示威游行事件的严重性做出准确判断,而是认为这只不过是伊朗反美人士的普通游行罢了。然而,事情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游行示威逐渐发展到占领大使馆、扣押使馆人员,甚至对伊境内的美国人实施暴力攻击。
在此期间,美国还实施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营救行动因遭遇沙漠风暴,一架直升机与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相撞坠毁,造成8名美国军人死亡而告失败。该飞机残骸被伊朗人发现并展示出来,而遇难者遗体则被游行示威者带到德黑兰游街,这一场景通过电视画面传遍了全世界。反对此次行动的国务卿塞勒斯·万斯为此辞职。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逝世,9月两伊战争爆发。此后,伊朗变得越来越希望能够解决人质危机。而美国方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卡特在1980年11月的总统竞选中败给了罗纳德·里根。卡特没能连任成功,大部分分析家认为其在人质危机中表现出的无能是主要原因。但是也有未经证实的传言说,正是伊朗政府与里根的参谋团之间的暗地交易,导致了人质释放时间的推迟。因为后者非常不想见到“十月惊喜”,也就是在大选开始前出现会导致选票大量流向卡特的事件出现,例如人质被释放。
大选后不久,即将离任的卡特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外交官阿布杜尔卡利姆·弗莱伯等中间人的帮助下,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伊朗此前被冻结的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1981年1月20日,就在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的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至此他们已被扣押长达444天。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众多美国人都指望这个新任总统能够让中情局有所改变,里根也希望中情局能够重新振兴。他选择凯西当局长,就是想让这个为自己竞选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头子再立新功。
凯西担任中情局长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他是中情局历史上任职时年龄最大的局长。当得知自己无缘于国务卿而要担任中情局局长时,他将自己对情报工作的认识做了一番总结。他认为,情报是一种“非常模糊、脆弱、复杂的商品”,情报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不光是搜集情报、评估情报的准确性、判断各种情报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推论,还应包括通过对情报搜集分析来吸引高层领导人的注意,并促使其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情报的获取、筛选和报送只是情报工作的起点,这之后才是情报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情报机构的领头人,需要激发情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情报的作用和情报搜集人员设置各种框框是很愚蠢的。他的这个观点为他的情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情报人员在工作中拥有绝对的主动性,他取消了针对情报人员的许多限制规定,因为他认为为情报本身或情报搜集人员设定规矩对情报工作十分不利。
在凯西正式上任之前,里根曾让中情局对先前的工作失误进行总结。总结报告归纳了12条失误之处。
1.未能预测苏联军事力量的规模和军事预算在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2.错误估计苏联的全球目标。
3.没有预告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和地下、水下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大规模生产。
4.没有认识到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前苏联导弹的发展。
5.没有预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进。
6.未能说明苏联常规武器系统和军舰、坦克以及新型导弹巡洋舰的特性。
7.未能有效对付苏联的假情报和宣传活动。
8.未能探知苏联在古巴有一个旅。
9.没有做好内部的反情报工作。
10.没有预见伊朗国王巴列维的倒台。
11.错误理解非洲和中南美洲所谓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12.错误估计西方向东方大规模技术转让所产生的影响。这里似乎只有“没有预见伊朗国王巴列维的倒台”与讨论沾点边。显然,这些人没有领会里根的意图,这个报告也不是凯西想要的东西。凯西只好找前几任中情局长“取经”,经过与多位前局长的交流,凯西心中有了底。
凯西针对中央情报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加强和彻底调整”的工作方针。他以内阁成员的身份参加内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所有会议,增强了情报机构对国家内外政策的影响,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扭转了中央情报局“被动和混乱的局面”。研究中情局历史的情报专家对凯西所进行的一系列整改的评价是:“在恢复一度严重受挫的中央情报局的士气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给中央情报局带来了新的活力。”
凯西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四项。第一,提高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和作用。凯西委任十几名高级情报人员组成国家情报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专门研究特定地区的情况的跨部委员会,负责撰写国家情报估计报告,为里根提供重要的情报参考资料。另外,凯西还建议里根恢复1977年被卡特撤销的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并成立直属总统的三人情报监督委员会,以加强对情报工作的领导。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里根的赞同。由此,中央情报局的地位有了本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