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22章)
↓↓
第1章 早期的报业与记者
第2章 清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第3章 民间对报纸的认知
第4章 民国早期的新闻业
第5章 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第6章 读者、社会与报纸
第7章 报业发展的新阶段
第8章 政府与新闻界的关系
第9章 读者、社会与报纸
第10章 全国战时报业概述
第11章 政府战时新闻政策
第12章 战时媒介与读者
第13章 1945—1949年的报刊与广播
第14章 1911—1949年的新闻业反思
第15章 大众媒介的建设与改造
第16章 1949年后民间报的困惑与努力
第17章 1949年后的新闻界与受众
第18章 新形势下的报业概况
第19章 政府的新闻政策
第20章 20世纪80—90年代受众与媒体关系
第21章 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危机与反思
第22章 结论
同类推荐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热门推荐
那时的我,和你的样子
陈优恩,高三(20)班一个不怎么出众的女孩子,如果非要说什么优点,那大概就是文笔不错。和所有的高中生一样,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写作业。至于有什么不一样的嘛,那就是只有她的同桌江豫知道的秘密,她暗恋着她们的语文老师——徐书逸。呆萌小青梅:妖孽竹马别太傲
{新文,勿喷}小时候的牵绊,使两个人一生相互陪伴。‘言哥哥,你在干什么’‘看你啊’‘我脸上有什么东西么’‘没有啊’‘那你看我做什么’‘因为你笨啊’‘哼,不理你了’……‘萘萘,你在做什么’‘画画啊’‘我今天招惹你了吗?’‘没有啊’‘那你为什么把我画成猪头’‘因为你就是啊’‘呵呵,很好,今天不许跟我一起睡’‘啊,言哥哥,我错了,’‘只是说说?’闻言‘木马’‘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