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小人/出世入世/佛与凡夫
君子和小人
首先说儒家,孔子是创始人,孟子是最出色的继承人,儒家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君子,一类是小人,二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只想自己利益的人就是小人,考虑大众利益的人就是君子。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张三去坐公交车,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张三想的是自己舒服,认为没有法律规定要给老人让座,因此不让座,那么他此刻就是一个小人。如果张三想的是自己也会衰老,把座位让给更有需要的老人,这样做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那么他此刻就是一个君子。
当一个人的公心大于私心,他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儒家为什么这样区分人呢?因为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人都以私心去做事,只想自己的利益,必定会引发争抢,社会就会混乱,到时候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儒家看到了这一点,认为社会若要安定,人就必须超越私心,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要考虑大众的利益,这时候君子就出现了。
在古代,君子通常是做官的人,小人是普通老百姓。一个人做事公道就是君子,就具备做官的条件;一个人做事只想自己就是小人,普通老百姓常常只想自己的利益,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执。当然了,现实生活中的老百姓里有君子,做官的人里也有小人。
出世和入世
其次说道家,老子是创始人,庄子是最出色的继承人,道家把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世的人,一类是入世的人。所谓出世就是远离人群,一个人居住,比如那些终南山的隐士。所谓入世就是在人群中生活,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入世的人。
出世的人与入世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是世界观不同,入世的人把人类当做世界的中心,要以人为本,也就是儒家的主张。出世的人认为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跟猪狗牛马、花草树木一样,属于世界的一份子,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白话文就是“天地是没有仁爱的,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听起来有些冷漠,但出世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平等,没有谁高谁低,谁贵谁贱。
举个例子来说,张三家的马棚着火了,马夫也在里边。如果张三是个入世的人,他会关心马夫的安危,这叫以人为本。如果他是个出世的人,他既不关心马夫也不关心马,或者他两个都关心,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佛与凡夫
最后说佛教,以中国的禅宗为例,达摩祖师是创始人,六祖慧能是最出色的继承人,禅宗把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佛,一类是凡夫,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觉醒的人叫佛,没有觉醒就是凡夫。
在禅宗看来,这个世界的万物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一切都是假的(他们把无常的变化叫做假),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梦境里,其中醒过来的人是佛,沉睡的人是凡夫。关于世界是梦境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难以理解,我们觉得世界很真实啊,自己有血有肉,爱人是真的,房子是真的,钱是真的,脚下的路是真的……这些东西看得见也摸得着,就摆在我们的眼前,怎么可能是梦境呢。然而我们的这种看法在禅宗看来是妄念,是沉睡在梦境里的人,是凡夫。那么佛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的呢?《金刚经》里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白话文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时时刻刻地这样看待世间的一切。”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妙,难以理解。
同样举个例子,张三早上去上班,走在路上被人骂了几句难听的话,那人骂完就跑了,如果张三是凡夫,他会非常愤怒,不明白对方为什么骂他,然后为这个事情郁闷好几天。如果张三是佛,他认为这是因果规律,被人骂是正常的,甚至看做好事,他很平静的继续走路,好像骂人的事情从没发生过一样。在我们多数人看来,被骂后愤怒的张三是正常人,被骂后平静的张三精神不正常,然而佛教的看法正相反,他们认为平静的张三才是正常人,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颠倒的妄想和梦境中,总是为一些虚假的事情烦恼和痛苦,佛想让人了解世界的真相,从梦境中觉醒过来,摆脱烦恼和痛苦。
结语

以上就是儒家、道家、佛教对人的分类,我不去评判谁的看法更高明,这三家都有存在的价值,可以帮助不同认知水平的人比较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挺好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是鲁迅讲的,我没有查证,分享出来听听吧。故事里说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道家,为什么呢?儒家喜欢劝人做君子,要求人公正无私,但人是有私心的,因此很多人不喜欢儒家。佛教劝人做善事,不能贪嗔痴,有很多清规戒律,但人不喜欢受约束,因此很多人不喜欢佛教。至于道家呢,道士们不管人间的闲事,崇尚顺其自然,不劝人如何生活,你爱怎么活就怎么活,所以大家很喜欢它。
古典文学《诸子百家》《近代名人》良言录(481-500)
收集人: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11月18日亲爱的的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录了好多古代圣贤之语,绝大部分是经典之作,我将这些话语的原文与译文与朋友们分享,希望大家喜欢。481·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精神怠弛,则百兴俱废。[译文]一个人如果精神振奋高昂,各种事情都能办好;如果精神朝气蓬勃,各种事情都要办坏。482·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溱湖之恋2024-02-15 09:14:17
0000素位而行——【轻煮●细品●生命】【19】
轻煮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素位而行】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语自《中庸·第十四章》。《中庸》还进一步阐述道,“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此言上半句出了一个名人即白居易;下半句出了个成语即“行险徼幸”。大意为,第一,“居易”是指居心平正温和,君子做好分内之事,不干涉分外之事;第二,高尚之人安于自己之时位,等候天命之到来;无德之人则冒险侥幸,试图谋求非分之利益。新用户97560OBk2023-08-07 09:01:27
0000《孟子》10句名言,抑扬顿挫之间,彰显浩然之气!
《孟子》,四书五经之一,儒家的重要经典,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一、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点评: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安守本分,顺其自然,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不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紫网2023-10-14 15:38:460000刘波丨傅增湘与赵万里的廿载书缘
注:本文发表于《文津流觞》傅增湘专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刘波老师授权发布!傅增湘与赵万里的廿载书缘刘波傅增湘先生(1872—1949)是民国时期北平最重要的藏书家,也是最重要的版本学家,校书多达千余部,他与北方最重要的古籍公藏机构北平图书馆渊源颇深。北图同仁中,与傅先生交往最密切的,要推赵万里先生(1905—1980)。书目文献2024-02-01 10:10:47
0000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261-280)
收集人:潘长宏2023年9月12日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下了好多的古人说的话语,有的都是人生的经典之语,我把这些话语原文与译,与朋友进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谢谢。26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玉成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君子则与此相反。”262.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溱湖之恋2024-02-05 16:18: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