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055

殊珍在憩——【轻煮●细品●生命】【7】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3-07-29 13:42:120

轻著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

【殊珍在憩】

发大愿至等觉殊珍在憩。

这是出自渡江亭的一个独角联,饱含着浓浓的佛意。

其中,发大愿,是指发愿到达生命的彼岸;至等觉,是指成就正等正觉诸佛境界;殊珍在憩,强调最特殊之珍宝就是“”。

憩(qi),本意是憩息歇息。从造字来看,有舌有自有心,寓意是修行之重点是降伏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殊珍在憩,强调歇憩就是菩提证悟佛智的最可贵殊胜的心之法门

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世人总是忙于奔赶目的地,往往忽略沿途之风景及看风景之心情。生命的列车行驶着,有富饶美丽之山川平原,有跌宕起伏之江海湖泊,也有污秽小沟;有白天之喧嚣热闹,亦有夜晚之寂静孤独;有成功后的开心喜悦,有失败后的沮丧无奈……这是生命的全部,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接受和容纳。

贪得无厌,是人性之弱点。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浅薄”大行其道的时代,芸芸众生的追求,往往是“永无止境”。想得到的太多,能得到的却是太少;人生之烦躁,其实就是两个落差,即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能力和理想的落差。心灵总是在忙忙碌碌的落差中四处奔波,疲惫不堪,透支着健康,透支着生命。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而言就是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相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便与佛无二,佛的智慧神通亦立时便得。

因此,在证悟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外求,而是内观。于是,憩息,即关照自己的灵魂,就显得格外之关键。

在佛家看来,无论身口意哪一业,只要造作,便会有果报现前。所谓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所谓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所谓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静。

三业之中,身业、口业皆从意业起,意业最为重要。故修行从勤修戒定慧三学下手。

一般而言,人包含了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物质性;心理属性是指心理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人从属于社会系统的一体性。人更为本质地表现为人的心理属性,人和其他物质的本质区别在于心理活动,人和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个性

人生之美丽,在于各有各的精彩。但无论如何,人只是宇宙之过客。纵然他人有万千之繁华,我愿意诗意地憩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