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229

轻轻松松读《老子》(80)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29 16:07:080

《老子》 第80章 小国寡民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通“阵”)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国家可以小点,民众也可以少点。虽有各种工具器械但并不需要使用,让人民看重死亡而无需冒险远途迁徒。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乘坐远行的必要;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布阵示威的必要。使百姓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时代的朴素状态中去。

使人们有甘美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安稳的住所,有欢乐的风俗。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狗的叫声可以听得到,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并不需要互相往来。

秋雨堂浅见:

“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家不宜过大,人口也不宜过多,人们无需太多的工具技巧,也无需太多的往来交流。在老子的理想中,幻想着回复到原始社会时代,在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没有文化和心机,也没有凶悍和恐惧。这种单纯的、质朴的社会,确实是对古代农耕生活理想化的描绘。

老子为什么会产生在这种看起来让历史倒退的想法呢?这就要分析产生这种想法的时代因素及其试图解决的社会问题。所谓“小国寡民”理论是针对当时各诸侯国“广土众民”政策而提出的。。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开疆扩土,增加本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不但抢夺别国土地和财物,而且还抢夺人口,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老子认为这些祸患都是“广土众民”这一政策的恶果。提倡和实行“小国寡民”便可以消弭兼并战争,做到“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便可以避免为获取物质资料而酿成社会纷争;就可以使老百姓安于俭朴生活,不为嗜欲所诱惑;使人民重死而不愿迁徙,以至老死不相往来,连舟车等交通工具都可弃置不用。

老子通过对“小国寡民”理念的宣传,试图让各国统治者放弃无休止的掠夺战争,给老百姓一个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

老子面对急剧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感到一种失落和焦虑,便开始怀念远古蒙昧时代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这也是一种对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的发泄。晋朝陶渊明写了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喧闹,没有争夺,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压迫与剥削,人与人和谐相处,彼此以诚相待。应该说,这显然是受到了老子本章内容的影响。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深切愿望。在这一点上,陶渊明和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老子希望回到曾经质朴简单的生活状态,是对过去美好时代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毕竟时光不能倒流,虽然不能回到曾经的美好,但人们可以创建新的生活。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人们坚守正道,少私寡欲,待人以慈,自奉以俭,不自是,不自矜,不因名利而为天下先,就一定能够打造一个富足美好的和谐社会。

2023.3.3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