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26)

《老子》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平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坚守稳重就像终日行走的人,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一样,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而不为所动。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臣民的拥戴这个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宰天下的君主地位。

秋雨堂浅见:
本章讲修身和治国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自重;做事,需要稳重。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国君治理国家也不能轻率躁动。
从修身的角度讲,心神为君,是统御全身的根本,人是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的,所以,时时刻刻皆要保持心神的清静和言行的稳重。既使面对荣华富贵和各种欲望的诱惑,这个主宰生命的心神也不能为此而动摇。忽视心神的清静,为富贵荣华的外象所迷惑,变得轻浮外露、躁动不安,势必伤神耗气,阴阳失衡,使身心受到伤害。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躁动是不会长久的,狂风暴雨过后,大地还是要回归寂静。平静是大地的常态,也是人心的根本。人心虽然时常处于躁动之中,但最后一定会回归寂静,寂静是根。如果你不自己主动归根于静,则自然法则也必然会让你早归沉寂。俗话说,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发狂,此之谓也。狂者躁也,躁者动也,动者不静也!
以清静无为之道修身则长生,治国则长久,治业则发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心神清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心神不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一切诱惑其奈我何?
如果从治国、治家及各个行业管理的角度上来讲,一国之君如果能以道治国,清静无为,遵循自然之道,保持一心不动,虽身居于豪华的宫殿,置身于嫔妃宴乐之中,也始终不迷失清静之本心,根性不受影响,则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运长久。家庭的经营和行业的管理也是如此。
稳重平静是心神的根本,轻浮躁动就是离开了这个根本。离开根本就如同大树失其根。大树失去根就会死亡,心神失去宁静就会躁动狂妄。君王则会失去君位,世人则会心无宁日。因此无论君王还是世人,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
文/靳义堂
2022.11.10.

《资治通鉴》272:战场上的失败反而成为政治上的胜利,值得细品
紫网2023-10-14 08:22:590000李俊勇丨《白石道人歌曲》陆钟辉刻本初印、后印与影刻考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2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李俊勇老师授权发布!《白石道人歌曲》陆钟辉刻本初印、后印与影刻考*李俊勇书目文献2024-02-02 10:06:00
0000老子、庄子、孔子三圣的跨时空三日对谈论道(详版)
紫网2023-10-15 14:38:550000《太乙金华宗旨》详解之五,整理:周恒生
《太乙金华宗旨》详解之四,整理:周恒生《太乙金华宗旨》第03章回光守中这一章吕祖讲到了具体实施修行的功法和道。关于这个回光和守中实际上在前面的两个篇章都已经解释过来,从第三章进入到修行主题,就会容易很多了。道统文化与养生2023-07-28 10:25:52
0008庄子一则霸气名言,仅8字,大家很熟悉,但几乎没人知道出自庄子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道家思想,是起源于我国的本土思想,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在整个道家思想中,有两个人的贡献,不可忽视,一位是老子,另外一位便是庄子,他们二人被后人并称为“老庄”。道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而庄子则在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之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发扬。在风格上,庄子的道家思想,显得更加的自由、洒脱。北极熊7882023-07-28 09:02: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