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44)

《老子》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财货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得到和失去相比,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热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

秋雨堂浅见:
本章老子主要强调了两点:
一、生命比荣誉、财富更重要。
二、 做人要懂得“知足”、“知止”。
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一到具体的事情上,能够认识到和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老子看来,人生的最高目标应该是追求健康长寿,而不是追逐名利。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殚精竭虑地去追求名利,就会危害自己的生命。
老子在这里所阐发的“贵己重生”的观点,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建立在珍惜自己生命基础上的“生”,这与“苟且偷生”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当人们面对名利和财富时,要珍惜自身的人格和尊严,不可自贱自轻。
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过分追求而不知满足,也就是欲望无止境,这是一切祸患产生的根源。
一个人一旦成名,你的一言一行就会被放大,势必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赞美你的人会很多,同样批评你的人也会不少。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许多明星当红之时如日中天,却常因一件小事而人设崩塌,遭到全社会的唾弃而身败名裂。
常言道,物极必反,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极限,一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所以说知足是明智的;知道适可而止方能长盛不衰。适可而止是有大智慧的表现。
我们不否认利用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来争取财富和名誉是光荣的,但我们必须把握住一个度,要适可而止。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既收获到名利,又能保持身心的平安康健。
过分地爱惜名利必然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过分地积敛财富也必定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圣人知道名利的虚妄,所以不会以宠辱害命,不会以得失伤身。越国范蠡功成远遁而全身,文种不退而丧命;西汉张良归隐而保全,韩信贪位而丧生……他们遇到的都是同样的君主,但知止、知退者享尽天年;不知止、不知退者却身死家亡。
需要注意的是,老子所言的轻名利、远欲望,并非是完全排斥这些。老子并不是一个极端遁世的人,他不反对人的基本需求,只是希望世人在声名利禄之前不要迷失了自己,懂得知足常乐、知止不衰的道理。
学习本章我们更应该读懂老子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读懂老子的大爱情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老子的大爱是对天下苍生健康成长和民生发展的终极关怀。
文/靳义堂
2022.12.9.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二章:大道至简,道即平静,简单生活,没有期待
紫网2023-10-14 10:55:30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30)
《老子》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译文: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用武力镇压这种事必然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秋雨堂2023-07-30 09:17:07
0000《古文观止》:阅锦绣文章,观往古史事
《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选编古文著作的散文选集,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编排,主要收录了从先秦时期至唐代初期的优秀古文作品。该书收录内容广泛,体式多样,如传、记、论述、颂、悼、叹、词、文、书、表、序、赋、诏、疏、碑志等多种体裁,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推荐的版本为清光绪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六卷本。原典纪书局2024-02-15 16:06:11
0000王阳明十句话,最好背下来
作者:儒风君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儒风大家2023-07-28 17:37: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