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55)

《老子》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毒虫蜇人),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小男孩的生殖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哑),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矣。
译文:
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天真无邪的婴儿。毒虫不会刺他,猛兽不伤害他,凶鸟不攻击他。他的筋骨还很软弱柔嫩,但握成的拳头却很牢固。他虽然不懂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阴茎却常常勃起,因为他的元精十分充足。他既使终日号哭,而嗓子并不因此嘶哑,因为他的元气健旺。
认识醇和的道理叫作“常德”,认识“常德”叫作“明智”。纵欲贪生就会引起灾祸。让欲念主使精气就叫作逞强。
事物过于强盛就会走向衰老,过于强盛不合于“道”的法则,不合于道的法则就会很快消亡。

秋雨堂浅见:
本章老子继续谈修身之道。
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唯有返璞归真,就像初生的婴儿,赤条条毫无遮掩,坦坦荡荡心胸无私。就像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还未受世俗的污染和损害,故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在老子看来,初生的婴儿之所以生命力强大,就是因为他还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虽然看起来很柔弱,而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因为他身体里的中和之气十分充足,因此,老子称这种状态为理想的生存状态。
老子说:“事物过分强壮便会走向衰老,这叫作违反了道的法则,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消亡。"这句话揭示的其实是一种客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人在赤子阶段,什么都不知道,无欲无求,不会伤害到任何事物,所以也就不会遭到伤害,从而处于绝对的安全之中。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于是产生了私欲,开始变得自私贪婪起来,如果不对此加以节制,就会变得多疑和患得患失,各种恶劣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这时,痛苦和烦恼使人丧失了淳朴浑厚的中和之气,这样必然会导致人们过早地衰亡。
只有道德涵养浑厚的人,才能像婴儿一样。老子认为婴儿时期是人最纯真、最朴实的状态,他无知无欲,还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故而他曾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人皆孩之”。可见在老子心中,人们因为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产生了私欲杂念,以致自己偏离了本来的纯真,修身之人需要做的就是摒弃妄念、克制欲望,重新回归于婴儿般的无思无虑、无求无欲的状态。
这并不是说老子具有愚民思想,他所谓的“无知无欲”是没有机诈,不逞巧智,没有贪欲;不是愚蠢,而是纯朴;不是蒙昧,而是真实。真正的“上德”是遵循着规律,符合于人的本性,而不怀功利目的,像婴儿那样渴了就喝,饿了就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下德”、“下礼”等则让人们有了礼义廉耻、尊卑荣辱等看似高尚,却扰乱了人类本性的东西,它们让人们学会了狡诈,学会了欺骗,学会了伪饰。这离赤子之德越来越远,所以便会有了苦恼、灾祸甚至于过早地消亡。
文/靳义堂
2023.1.2.

欣赏-唐-李翰---【蒙求--89】
作者:潘长宏2023年8月18日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紫网2023-10-15 08:55:070000壮拳
以武学打开世界正文壮拳,作为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拳种,一直以来都在武术界享有盛名。根据历史记载,壮拳源于壮族先民的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紫网2023-10-14 12:57:380000《资治通鉴》392:“数年天子,与百世诸侯相比如何?”
花言大帅2023-08-07 09:31:37
0000《易经》笔记之渐卦
第五十三卦渐卦原文:渐[jiàn]䷴: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释义:渐卦:女子出嫁吉祥,利于持守贞固。彖传说:渐卦是渐渐前进,女子出嫁吉祥。前进得到正位,前往有功业。前进在正道,可以正邦国。所处位刚健居中。艮止而巽顺,行动不会穷极。紫网2023-10-15 08:07: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