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40-【与张裔教】
作者:潘长宏
2023年3月11日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随其叔父诸葛玄去荆州(今湖南湖北一带)投奔刘表。叔父亡后,他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专注于治国用兵之道。动乱既使士人饱受乱离之苦,同时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常自比管、乐的诸葛亮却躬耕于南阳,这与时代的主旋律是相违背的,也有违他的生活志趣。然而,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诸葛亮的南阳之隐是同太公渭水垂钓的隐。虎卧深山待风啸,龙游浅滩望海潮。其真正的意图当是玉求善价,钗待良时。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屯兵新野的刘备,图谋发展 ,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在接见刘备时,向刘备论述了天下形势,深得刘备赞赏,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从此开始辅佐刘备。公元208年,刘备采纳诸葛亮的计谋,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接着他又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于214年攻入四川,占领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为丞相。222年,刘备亡,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刘备嘱咐辅佐后主,被封为武乡侯。接着他平定了南中,并从227年开始,北攻祁山与魏国争战。234年,病死于五丈原(陕西歧山南)军中,终年54年,溢号忠武侯。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统军征战,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非常精通古代兵法,加上自己丰富的战争经验,编著过多种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据《诸葛亮集》(中华书局)。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编撰了《诸葛亮集》中的《与张裔教》原文如下:
【与张裔教-原文】
去妇不顾门,萎韭不入园,以妇人之性,草莱之情,犹有所耻,想忠壮者意何所之?
【与张裔教-译文】
被休弃的妇人和被割枯萎的韭菜也以离开家园为耻,你张裔是忠壮之士(远胜弃妇韭菜)还打算去哪儿呢(还不快回蜀国)?

(张裔)
【与张裔教-释义】
张裔被刘备任命为益州太守,其上任的途中,被背叛蜀汉的地方豪强雍闿押送给了东吴孙权,从此滞留东吴数年,过着流放隐居的生活。诸葛亮执政后,吴蜀关系改善,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请求孙权放还张裔。孙权不认识张裔,以为是个无名小辈,就同意了。
张裔临走前,孙权召见了他,孙权问他:“蜀地卓氏的寡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贵地风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卓文君--剧照)
张裔回答道:“我认为卓家守寡的女子,比朱买臣妻子贤惠得多。”
张裔 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无上中和——【轻煮●细品●生命】【11】
轻著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无上中和】幸福,是一最具主观色彩之概念。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他对幸福之定义、人生之体味和内心之感受。追求人生之成功和幸福,无疑是生命之永恒主题。没有追求,人类便缺失了前进之动力;追求之过度或无度,反而又成为了生命的痛苦之源。然而,追求神奇和不朽,是人性之本能。于是,先贤们一直孜孜地探求着生命之平衡。新用户97560OBk2023-07-28 10:02:18
0000庄子《天地》:发展观和矛盾观构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观,由此万物平等,自由万岁,无为而尊
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本段大意:天地虽大,遵循着发展变化规律。万物众多,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百姓众多,遵循着上述两个心理认知规律,这些规律源自天生,因此说远古时代管理天下,都是无为而治,遵循天道。王明鹏2024-02-19 16:06:07
0000《易经》笔记之坎卦
第二十九卦坎卦原文:坎[kǎn]䷜: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释义:坎卦:有孚信,坚定信心会亨通,行动中保持前进。紫网2023-10-14 10:47: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