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河出昆仑东北隅千古之谜
《海内北经》:“昆仑南所,……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昆仑)是为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昆仑、华丘在其东南方,……阳谷、榑桑在东方。……正中冀州曰中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春秋纬命历序》“人皇出阳谷”。
今黄河从河南兰考沿聊考断裂带转向东北流,至泰山山脉最西端,在平阴县东阿镇西偏南3.6公里的阳谷山,与东阿县鱼山镇的小鱼山之间,与小清河并排向东北流,而两水之间又有座小山,所以是“河山其中”;小山东南面峭壁如门,是为“凌门之山”,也即禹凿龙门;小山西北平缓的伸入河中,是为“河出其中”。这种独特地貌无可替代,所以数千年没有人能解释何为“河山其中”!小鱼山就是汉武帝《瓠子歌》“吾山平兮巨野溢”之吾山,可见此地地势之低,这儿又是黄河入海最近之途,所以今黄河应是回归远古故道。
太帝、人皇均指伏羲,伏羲居昆仑丘、出阳谷;东南方的昆仑、华丘必然处于东方阳谷的南方,今阳谷山和华山各如其位,且均保留远古名称,中间狮耳山即昆仑丘;阳谷山与南邻狮耳山之间有一条高岗,即张衡《思玄赋》“谷昆仑之高岗”;立此高岗,正如《东京赋》:“左瞰(日出)旸谷,右睨(昆仑)悬圃。”《遁甲开山图 》记载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华夏远古无狮,熊耳山即狮耳山,而龙门山就是狮耳山北下方两公里的凌门之山。
日出阳谷照扶桑即扶木在阳州,可知阳谷即阳州,《左传》密集记载阳谷或称阳州,就在阳谷山东麓,与东面平阴县东阿镇只隔一条狼溪河,《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城小谷,为管仲也。”这小谷即今东阿镇古阿邑,因狼溪河西有鲁国阳谷,齐桓公在此城小谷,后借此攻占鲁国阳州。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此阳州即九州之正东阳州,在冀州黄帝之宫东望日出“扶木在阳州”,登阳谷山南邻昆仑如《穆天子传》可“观黄帝之宫”。
河出阳吾之山东北流,也正是“河水出昆仑东北陬”,却并不是直接出于昆仑丘。《海内北经》“昆仑南所,……维冰夷恒都焉”;《穆天子传》“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可见河伯居昆仑也即居阳纡即阳污之山。
上述文献记载的河出昆仑地貌,在实地保存了许多远古名称,且各如其位神形兼具,无一不相符。特别是,唯有此地附和孕育华夏文明的客观环境,转移文明的今喀喇昆仑山现代人都难以生存,如何能衍生出古华夏文明!
彭先生妙解“曲”字:它是读懂《道德经》的钥匙
哪个字才是中国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母性光辉的的汉字?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源于早期的符号文字,多数与祭祀、战争有关。但“神、鬼、阴、阳、祖、生、亡”等这些最古老的,最有古代文明信息的汉字,却不能代表古老的汉文化源头。见青黄2024-02-23 14:07:33
0000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出自[英国]西格里夫·萨松《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原话是"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意思是,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千落20232024-02-10 13:09:55
0000太精辟了,老祖宗流传几千年口碑的大智慧,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看完
太精辟了,老祖宗流传几千年口碑的大智慧,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看完让人茅塞顿开,比如,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见人少说话,见事少掺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老人言讲的都是人生大道理,都是受益一生的老话,朋友们收藏起来,有空的时候好好细品,真的受益匪浅哦[赞][赞][赞]新用户498017972023-07-27 18:02:18
0000色空不二守中道——《心经》再读之【10】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原典】之【色空分第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译文】舍利子,物质事物的本质就是空,而空的表象就是物质事物;物质事物就是空,而空也就是物质事物。【悟读】色空不二,因果相连。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6:06: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