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139

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7—2.9)

段一凡段一凡2023-07-31 08:56:190

2.7  身为天下(原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释义】常人受到宠爱或被人侮辱就会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往往看得象自身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被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恐不安,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存在(在乎自身);如果我没了身体(忘忽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要尊贵那些舍身为天下奋斗的人,若此,天下就可寄予给他们;要爱戴那些忘我为天下做贡献的人,若此,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们了。

2.8  古善道者(原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不成。

【释义】古时得道的人,知晓道的微妙和通达道的玄奥,所以世人觉得他们高深莫测难以认识。正因其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和描述他们的一些特征:处事谦恭谨慎,好似冬天履薄冰过河;谨言慎行,好似畏惧四面邻居窥探;举止庄重文雅,好似去赴宴做客;行为潇洒自如,好似冰块缓缓消融;为人敦厚朴实,好似未经加工的木料;心胸宽广豁达,好似深山空谷; 混迹世俗与人无异,好似浑浊的水,实则与众人和光同尘。谁能使心中不染尘垢,如使浑浊的水澄静下来,慢慢变清?谁能在久处安静之中产生真气发动,慢慢现出生机?唯善于修道的人能做到。保持这个“道”的人,凡事能适可而止,不贪多求满。正因为他永不自满,所以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人学习而不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

2.9  归根复命(原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义】排除一切杂念,使内心空虚到极点;保持内心清静,使之达到极度的安定。万物在不停地生长消亡,我只有处在这种虚极静笃的状态下才能体察其循环往复的过程。万物虽然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终究会复归于寂静虚无的本初,称为归根。归根就是由动返静,返回到生命的原始状态,故又可称为复命。归根复命是自然规律: 万物由静至动,再由动返于静,如此循环往复,永不止息,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 知晓并遵循这个常规,就是明白人。不知晓这个常规,违反常规而轻举妄动、胡作非为,必然会出乱子,酿成灾祸。知晓归根复命是自然常规的人,心情就会十分坦然平静,心胸就会非常宽广,能容纳天地万事万物,能宽容待人;对人处事才能公正无偏、大公无私;思考问题才能全面、周到。全面周到才符合天地自然之理,天地自然之理就是道;符合天地自然之道才能长久,循道而行则终身不会遭到危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