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57章:大道至简,道即正奇,无为自化,好静自正

《道德经》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正”是清净无为之道,“奇”是出其不意,“无事”是不折腾。既然心理漫谈,就要缩小到个人心理,而不是字面意义宏大叙事,那个没有任何价值。本章大意是:清净无为处事,出其不意服人,顺其自然交往。我怎么知道这点呢?禁忌太多精神贫乏,欲望太多生活痛苦,技巧太多投机取巧,约束太多心魔泛滥,因此得道者说,“无为成长自己,平静修炼自己,不折腾心理富足,无欲望锻炼简朴”。这里提出做人做事三原则:做人要正,做事要奇,成就要无为。可以通俗理解为堂堂正正做人,遇到问题要以解决为导向,出其不意谋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此外其他时候保持如其所是顺其自然。理解奇的典型例子就是电影,都知道电影就是讲故事,故事讲得好必须有出其不意的转折!比如《你好李焕英》就为何感动人,就因为电影最后反转:女儿穿越回过去,一心想着改变母亲命运让母亲幸福,其实母亲一开始就识破了女儿心思,却一直配合女儿让女儿开心,“母亲预判了孩子的预判”!孩子对父母的好,永远不及父母对孩子的好。今年春节电影《满江红》最后大转折也非常叫绝,是秦桧替身并非本人知道这首满江红。做事要奇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出其不意有悬念。疫情期间,孩子要出远门,考虑到父母担心,不甚同意,装作下楼溜达,直接打车到车站,然后再告知。孩子外地上班,端午假期视频聊天说工作,过了一会儿敲门,竟然回家来了。生活中说话做事,竹筒倒豆子有些太直白了,拐弯抹角才有点意思,这也是奇。奇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反人性,比如一般人遇到危险,惊慌失措,没了主见,经过训练的人会冷静面对,反其道行之,安排事情,井然有序,这是定能生慧。以自我为中心是人性,趋利避害是人性,明天会更好是人性,伟大光荣正确是人性,但在老子看来,这统统不是“道”。道是什么?以别人想法需要为中心,面对问题危险不回避不逃避,明天会和今天一样糟糕(人生苦难重重),卑微普通犯晕是常态。与人性和常识反着来,这叫做奇,做到了就叫做道,因为“反着道之动”。典型例子是情绪稳定,比如某类人遇事就“急眼”,一言不合就恼羞成怒,奇的做法就是先接得住情绪,逆自己性情先稳一下,慢一点着急,就是有效。生活必须正,做不到清静无为之自然的道,哪怕装作正人也要装,衣冠楚楚,一本正经,如此甚好。同时还要奇,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结果思维,找点乐子,轻松点,有趣点,曲径通幽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正和奇,阴和阳,对立和统一,集合为一体,就是道。
天有道,人有心;人心便是人类用来承载大道的器皿
大道无形,人心无质。无形的大道,只能用同样无形的人心来承载。宇宙有道,人有心。宇宙有天地人三才,有天道、地道、人道;人类拥有天魂、地魂、人魂,也就是天心、地心、人心。宇宙无边,人心无际。大道无形,人心无质。人心可以包容万物。自然也可以:以天魂包容天道、以地魂包容地道、以人魂包容人道。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长为圣人、伟人?紫网2023-10-14 17:55:210000老子、庄子、孔子三圣的跨时空三日对谈论道(详版)
紫网2023-10-15 14:38:55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十六)
《老子》第十六章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要达到内心最高境界的虚空无欲,并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世间万物一起生长,我观察了他们的生命在生长与凋落中往复循环的规律。秋雨堂2023-07-30 08:35:33
0000徐书林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祥云《鞠园藏书目》献疑
注: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图书馆》2022年第11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徐书林老师授权发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祥云《鞠园藏书目》献疑徐书林书目文献2024-01-31 08:08:38
0001朱熹先生晚年为何感慨“为学之要,只在著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切忌轻自表襮,引惹外人辨论”?
读原著2023-07-30 15:29: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