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圣人不贪天之功【《逍遥游》7】
心存自在真快乐,留有余地自逍遥。

【原典】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译文】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悟读】

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计较名和利。
此处庄子借助一个小故事,继续阐明“圣人、神人、至人们忘我、无私”之崇高德行。故事很短,却引发了世人无边之遐想。
有人直白的释道,宋人之初衷,是为了自己更好的买掉帽子,却没有很好的进行实地调究,反对人生盲目之行动。
晋张协《杂诗》之五: “昔我投章甫,聊以适诸越;行行入幽荒,欧骆从祝发。” 说明的是不合时宜。
有人以越人喻尧,帽子喻天下,尧让天下于许由,犹如越人用不着帽子,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此言是说,天下如同宋人之礼帽;而天则如不戴礼帽的诸越之人。天下之政,对于天来说,是毫无意义和用处的。帝尧用以治理天下之道术,对于天道自然而言,是善人以资,是助天之举。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此处之海内,是指中国。海内、中国、诸夏、华夏、中华、神州、赤县……古代皆喻中国。海是指四海,四海不是指四个方向的大海,而是指四个方向的蛮夷。东夷为东海,北狄为北海,西戎为西海,南蛮为南海。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言中国人皆是炎黄之后,皆为手足同胞,此文化之认同。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帝尧前去拜见藐姑射山,和汾水之阳的四个隐士,怅然若失而忘记了天下。四子,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等得道隐士。他们居住在藐姑射之山和汾水之阳。帝尧为何会杳然丧其天下呢?因为帝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属于功成事遂,自然就应功成身退。老子和庄子,并非反对圣人平定和治理天下本身。他们反对的是,第一,不以天道治天下;第二,把天下据为已有。天生万物,只是依法道而运行。同理,圣王之治天下,亦不应为了占有天下,不应为贪帝王之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才是真正的天德。
“自然而然,顺应天道”,成功或许就是如此的简单。
人类之自大,往往体现在对其他生命之轻视。历史之规律已然证明,且将反复证明,人类皆会因此而付出沉重之代价。
《资治通鉴》271:孙权暮年时刻的决策行为,值得思考
紫网2023-10-13 17:52:460000庄子《天地》:发展观和矛盾观构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观,由此万物平等,自由万岁,无为而尊
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本段大意:天地虽大,遵循着发展变化规律。万物众多,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百姓众多,遵循着上述两个心理认知规律,这些规律源自天生,因此说远古时代管理天下,都是无为而治,遵循天道。王明鹏2024-02-19 16:06:07
0000《小窗幽记》《格言》《菜根谭》
《小窗幽记》少言与多述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译文】把少言寡语当做可贵,把著书立说之多当做富有;把拥有纯洁的名声当做乘车一样的美事,把品读好的文章当做吃肉。刚肠与苦志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译文】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必须有一副刚直不阿的心肠;想要学习古代圣贤,应当坚定吃苦耐劳的志向。清贫与美色王诩-【符言第十二----原文和译文】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6日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紫网2023-10-14 12:36:050000《资治通鉴》269:谯周进谏刘禅这一段,至理名言呐
紫网2023-10-13 18:07: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