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道家,明理篇。
明理,明理,明的是什么理?明事理。明,日月和合。易,日月之理法。
理是泛指。事是事上悟,感,知,行。
事上磨,熬,炼。
才有,比较深的见解,体会,感悟,心得。
这些就是,理。
这个理是自身体验,经历,感知到的,是自身之理念,形成的过程。
以自身之理,对应大自然之理。以自身之道,对应于外界,天地人之道。
你是人,只能奉行人道。
而人道之理。主人格,底线,道德,因果,承负,相对,等等。
那么明白,这些,有什么作用?
有,是认知范围的提升。更广泛,扩大。
那为什么要明白这些?
因为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人之本能反应。
目的是为了,少事,无事,没事。
才能更加有机会把握,人只能把握,认知以内的事情,事物。超出,则不可控。
读书为了什么?有三。
第一是明事理。
利弊,利害,得失,能心里有数。三思而后行。
第二是入仕途。名,权,势。条件自然能改变。
第三是生活质量的提升。物,钱,财。用学识,知识,认知,可以换专业,对口,赚取钱财。

先反求诸己,明了,明白自身的一切,家庭的一切,自身之理。
再去明,外界的,人道之理。 再明学派之理,术法之理论。
再才能更清晰的,明白,人道,地道,天道。
的道理,轨迹,规律。
讲究一切,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人道主为,常理,常态,常情。
如果自己都不注重,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然,道止于此,理也止于此。
认知也难以提升,扩大。
思想也不可能形成。
自身,自然得不到什么东西。
自身会想,会行,思路,思想改变过来了,认知自然而然,扩大,提升。
自身,思想,认知。三位一体,可顺转,逆转,皆是让人提升的,道理。
道家之人,主修的就是玄,也是虚无之道,自身,思想,认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别人不想要,不能,不要去强求。有兴趣爱好,可以交流几句,没有,一句都不要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没必要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为你解答什么。
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熬,磨,炼。苦累难的人生经历。

孔夫子的伟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国之先贤,以天地为师,向自然学习。其核心是顺其自然。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任何违背规律,终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夫子的伟大之处很多,在生命的认知上,夫子的伟大在于他的至理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此处之“学”,指的是学道,即学会做人。做人,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新用户97560OBk2024-02-05 15:10:13
0000马燕鑫丨方志金石文献对集部著作整理的价值
注:本文发表于《燕赵文化研究》第八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马燕鑫老师授权发布!方志金石文献对集部著作整理的价值*马燕鑫书目文献2024-02-15 08:08: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