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年四十而见恶焉(17-26)
紫网2023-10-14 16:55:240阅

孔子强调修身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时时处处勉励人们要及时改过迁善,不能等到终老却一无所成。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注释】见:被。恶(wù):厌恶。终:终生,一生。已:停止,禁绝。【译文】孔子说:“活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那这个人的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了。”《论语·为政》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自己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够在社会上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纷繁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能认识到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特别是能听逆耳之言,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在孔子看来,“四十”是“不惑”的重要关口。“不惑”就是善于顺应时势作出合理调整,但又不失原则、不破底线。如果“三十而立”之后,一直固守所“立”的原则,自始至终保守僵化、顽固不化,就会被人厌恶。也有人认为,本章的“恶”不作“厌恶”理解,而是与“善”相对,“见恶”就是不能改恶从善。《左传·宣公二年》里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汤斌《汤子遗书》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就要以“学而时习之”为前提,不断修身改过,蓄养良好品德。如果长期过而不改,到了四十岁还有“恶”没有改正,就不可能达到“不惑”的境界,那以后就绝无可能“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道德修养一旦停滞在这种水平,“恶”就将伴随到命的终点。从这个角度看,人的一生也就至此为止了。孔子再次强调“四十”这个重要的年龄节点,意在激励人们要努力改过修身,全力避免“年四十而见恶”的现象发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281-300)
收集人:潘长宏2023年9月18日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下了好多的古人说的话语,有的都是人生的经典之语,我把这些话语原文与译,与朋友进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谢谢。28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溱湖之恋2024-02-06 15:07:49
0000《资治通鉴》335:刘琨“长于招怀而短于抚御”,这句话值得重视
花言大帅2023-07-28 18:02:15
0000读《道德经》,看世界,我们缺少的不是包容,而是睿智的思辨!
古人留下《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告诉我们,“不完美”带来的痛苦,才是我们超越自我的基石!正确对待人生,冷眼看世界,我们缺少的不是包容,而是睿智的思辨!人类的财富积累,绝不是源自于辛苦的劳作。价值永远源自认知上的升华!碧海真空月如水2023-07-29 10:22: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