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1.11章修改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父在观其志:观其事父之心,侍奉父母能否真心诚意。
志:“志者,心之所之也。”(《说文》)
《毛诗序》曰:“在心为志。”
▲父没观其行:观其居丧之礼,父母去世以后真心哀恸悲伤。“没”,去世。
▲观: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体验,观得深入,观得广泛。自我观察,自我反省。佛学中有“观自在”一说,自己关照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指长期。“父之道”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长期保持这种感恩之心,父母生我、养我之恩情。
【原解】
孔子说:“当父母在世的时候,观察其事奉父母的心志;当父母去世后,观察其居丧的行为;长期不改变这种对父母的孝敬之道,可以称为孝了。”
【译文】
孔子说:“当父母在世的时候,自我观察自身事奉父母的心志;当父母去世后,自我观察自身的所做所为。长期不改变这种对父母的孝敬之道,可以称为孝了。”
【学而思】
“观其志、观其行”是内心和行为都要做到真心诚意,父母活着的时候,真心诚意地孝敬父母,父母去世后,真心的哀恸悲伤,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2.5)
“观其志、观其行”是自我提升的修行方法,“观”是自观,非是观人。自观其心志,自观其行为。当父母在世的时候,自我反省是否有事奉父母的心志和行动,父母去世以后,观照自身所做所为是否有给父母丢脸的行为。终身保持这种状态,才是真正的孝。
【知识扩展】
南怀瑾《论语别裁》:“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父母不在面前,乃至父母去世了,也要言行一致。说得到做得到,长期保持言行一致的态度,这才是孝道啊。”
蕅益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点睛》批注里说到,这一句话是讲孝道,“观其志”就是“观其事父之心”,“观其行”,这里是指父母过世之后“观其居丧之事”。
读《论语》:孔子鄙视农民?
作者:傅安平一部《论语》,既可以说是一本人生修养与行为守则,也可以说是一碗古典风味的鸡汤。既然是鸡汤,我们在享受它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要时刻明白它的害处:一小口喝着香气诱人,但大口大口地喝就会随同喝进超量的盐分和嘌呤等物质。写乎2023-07-28 16:37:31
0000《易经》10句名言,饱含智慧,终身受益!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智慧的源泉,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易经》所讲的道理。下面挑选其中的十句名言,一起向古圣先贤学习。一、“利”者,义之和也。——《易经.文言传》点评:《易经》中经常提到元、亨、利、贞,“利”是什么?就是无数道义在不断积累后的结果,也就是善有善报的道理。二、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易经.系辞传下》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8 09:44:07
0000《阳货篇》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注释】▲恭:恭俭。“温良恭俭让”的恭。《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说:“谦恭的人不会侮辱他人,节俭的人不会掠夺他人。”)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0 13:23:45
0000《资治通鉴》316:八王争雄进入中场休息环节,司马颖以退为进
花言大帅2023-07-29 12:10:5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