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下篇(八)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自然者,无为而无所不为
静者,无也,不动也,归根复命。
万物生者,静极而动,无中生有。
天地万物皆生于自自然然之造化,毫无造作。自然者,先天之先也,为道德之常,天地之纲,其空空洞洞,至寂至虚,虚极则静,静极则动,无中生有,阴极阳生,阳动则生天地万物。故虚静而复其本性,此归根复命真常之道,又为穷理尽性之学。
《庄子》云:“正则静,静由明,明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浸者,相融渗透,渐入漫进,含有水灌入之义。
胜者,偏也,制也,克也。
自然之道化育万物,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相交而生万物之先天造化。先天造化之气为正阳之气,此气化生万物,不偏不倚,故为浩然之正气。而万物生发,阴阳二气于天地间循环周流,阳气渐升,阴气渐降,二气相互浸透相融,循环不息,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胜则制阴,阴胜则制阳。故而万物各有其属性,也因此有了生老病死,皆因其气不正有偏。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相推者,相互借力,相互推动,即相生相克。
变化者,进退之象
顺者,顺其自然之道,即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也
自然之道,无为而无所不为,动静皆属自然,万物由一气而生,此一气为正阳之气,于虚静之至极之地所生,此气中正不偏。然而一气生育天地万物后,天地万物阴阳因气机流动循环,相互渗融,有时阴渗入渐多,有时阳渗入渐多,渐渐的皆有了偏差,故《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仁者,中正也。不仁者即不中正有偏之意。因天地为一阴一阳,而万物包括人在天地之中,天和地一阴一阳,一上一下,阴阳二气为相克相反作用的二种性质,故而无法直接交流,欲使二气相交转换,就需要通过万物这个中间媒介将此二气和合与转换。所以刍狗者,即媒介之义,它在古代祭祀时就是用来沟通天地的媒介。而做为人类,为万物中最灵,故人心有所偏失,则天地万物皆会偏失。所以闵真言:“要知灾劫频临,皆由人造者”。
因此修道之人,要懂得利自然而为我用之,为我所用则得自然之造化。用自然自先当心死神活,神活才能与先天契合,以为后天奉先天时。以后天应先天动静之机,知此天时为火候之宗源。《易》曰:“后天而奉天时”,此即是逆施顺运,故曰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小古文100篇》上册拓展五十篇(其二)
王断天崖路2024-02-23 12:09:36
0000《道与术》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曰
《道与术》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孙子曰: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古人曰: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韩愈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道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紫网2023-10-15 11:48:580000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19)-【狸力】
摄影师:潘长宏2023年6月30日《黄帝内经》、《三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溱湖之恋2023-08-07 10:56:35
0000与庄共舞——万物齐一吾丧我【《齐物论》1】
真有逍遥处,总能歌齐物。【原典】南郭子綦(qi)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tà)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jī表示疑问)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新用户97560OBk2023-07-27 18:29:2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