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有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如果单独拿出来说,至少有两种解释:
一、学习知识,学的越多,增长的知识越多,所以说是益;而为道正好相反,要去除情欲、执着、妄想等等习气,修道越久,习气就越少,所以说是损。
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学习有好处,也有坏处,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同时在道心方面,却一直在减损,学的知识越多,减损的就越多。用佛家的话讲,就是所知障,知道的知识越多,自性智慧被障碍的就越多。

这两种解释,按字面意思来讲,都解释得通。但放到原文中讲,那就只有第一种解释了。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下面我们看看具体的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我们看完全文,意思就很清晰了。
在做学问方面,学得越多,知见增长的就越多,所以叫益;而修道呢,就是要修正错误,把自身的各种毛病习气去除掉,每天改掉一个毛病和过失,毛病和过失就会越来越少,所以叫损。

那为什么要修道呢?就是《大学》中讲的“明明德”。我们自性本具无量智慧德能,但因为后天沾染上各种不良习气,贪嗔痴习气很严重,从而障碍了我们自性智慧的显现,智慧被这些习气蒙蔽住了。
就好像厨房里的灯泡,出厂的时候本来是很亮的,但放在厨房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面就会有很多灰尘和油污覆盖,就越来越暗了。我们只有把它表面上的这些油污灰尘清洗干净,才能恢复原来的明亮。
所以我们才需要修行,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是修道。

我们明白了修行的原理之后,就要进入正式修行了。但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是用理智去控制我们的情欲和习气,到最后养成习惯以后,不但情欲和习气都淡化消失了,就连那理智的心也消失了,因为一切都已经自然而然,心境两忘,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了。就好像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违背规矩了。
这就到达了无为的境界。到达这种人生境界以后,再出去做事,就可以大有作为,所以说“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这段话,其实是对国家的统治者说的。作为一国之君,只有没有私心杂念,大公无私,才能取得天下。如果有私心,就会有欲望;有欲望,就会干扰民众的生活,总是干扰民众,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就会众叛亲离,所以说“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俗话讲“儿大需避母,女大不避父”,啥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的名言和俗语,很多的俗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很多的俗语老话更是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儿大需避母,女大不避父”的经典俗语,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表示得很费解,为什么儿子大了需要避母儿女儿大了却不避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句俗语想表达的真正含义。小橘子谈生活2023-07-29 09:28:41
0000西游记与封神榜中月宫神兔【得道星真】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7月14日月宫玉兔。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一个极具神秘的角色。虽然大家早有所闻,但其详细的来历意义仍是未知之谜。有说远古时代嫦娥夫妇在建造永定宫时,受到仙女的解救。得到了命令:建造月亮宫殿,并在它的正中间,栖息一只玉兔。另有说法,是由嫦娥在接受玉帝令嫁宇宙神巫之后,在月亮上饲养的。溱湖之恋2023-08-07 11:42:12
0000彰显中华文明------姜太公钓鱼台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9月10日姜太公钓鱼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境内,南依秦岭,北望渭水,总面积约二百平方公里,距西安一百五十公里,宝鸡市三十公里。名贯古今的"姜子牙钓鱼、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汉代立祠,兴盛唐时的殿堂祠庙随山就势,气势宏伟。古代有一首诗就是写姜尚垂钓。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个知。紫网2023-10-16 09:12:120000放大招!最美荷花图来了~!
别看我喜欢赏花拍花,但我是一个十足的植物杀手,养啥死啥。我毫不怀疑,就是一棵野草到了我手里,也只有被养死的份。越不会养花,我就越敬佩会养花的人。海棠盈香2023-07-30 16:18: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