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55章:大道至简,道即赤子,柔弱握固,物壮则老

《道德经》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几个关键词,“赤子”原意指刚出生的婴儿,“螫”音“是”指咬人,“据”指抓,“握固”是婴儿把大拇指放进四指中握紧拳头,“朘”音“涓”这里指婴儿生殖器,“嗄”音“沙”指沙哑,“益生”指过分关注性命引申拔苗助长,“祥”这里不是吉祥是指灾祸。本章大意:德行深厚的人,好似刚出生婴儿,毒虫不咬,猛兽不害,大鸟不抓,筋骨柔弱却紧握拳头,不懂男女之事却会勃起,这是精气所致,经常哭个不停却不会嗓子沙哑,这是柔和所致。因此,做到柔和就是道,做到道就是明,反之,拔苗助长是灾祸,心高气傲是逞强。事物强壮就开始衰老,这不是道,只会早早死掉。老子在这章通过类比婴儿,说明柔和示弱好处,婴儿是“柔弱握固”,一旦逞强就是“物壮则老”。当然,谁都知道婴儿会不断长大,意味着“物壮”,如何保持婴儿状态不长大呢?因此,必须理解老子这里说的赤子婴儿,是指好似婴儿的“状态”,我们都是从婴儿开始长大的,却常常无法回忆自己小时候,但可以保持心理状态的“婴儿”,这就是常说的“学习的是精神”。具体说,就是婴儿呈现出来的柔和柔弱,我们知道婴儿抓握东西非常牢固,你想从婴儿手中拿走东西,非常难的。还有,家有小婴儿,作为家里最弱小的人,一哭一闹,就让家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这就是“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作为理念,谁都知道“以柔克刚”,问题在于往往知道做不到。没有情绪时候都知道要管理情绪,一旦情绪上头所有技术统统失效,可控变失控,为此技术可操作很难,这时候平和表达诉求就是道。老子在本章给出建议,一个是聚精会神关注当下,即“精之至”,一个是因缘和合顺其自然,即“和之至”。举个生活例子,家长唠叨孩子不好好学习贪玩,狠狠批评教育了一顿,孩子说不过大人,很委屈上学去了,借手机给家长发了一段话,“你不知道我在学校多么努力,你这样说让我很伤心”,平和表达出来事实和感受,不由你不反思,这就是典型的以柔克刚。由此学习刚出生的婴儿,高兴时候手舞足蹈一会,不说话唠叨,避免得意忘形;难受时候哭泣一阵,释放情绪不压抑,避免逞强装英雄。
王阳明十句话,最好背下来
作者:儒风君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儒风大家2023-07-28 17:37:55
0000《寒笳集》《菜根谭》《忍经》
寒笳集口明·薄益大师履三宝地,具出世仪,皆多劫善种,况闻正法乎!宁国一老者,种福五十余年,求来世作烧火僧不可得。而听经白鸽,转身为戒环禅师,闻法功德超胜如此。人生几何,少壮忽老,老忽乌有,且盛年夭横者无数。一息才断,孤魂无侣,生平恶业无不随身。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息心达本源,乃号为沙门。不然,堂堂僧相,多劫勤修而得之,一旦藐视而失之,能无憬哉!!《菜根谭》口明·洪应明著□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七章:大道至简,道即贵言,不知有之,不求感恩
紫网2023-10-14 11:24:350000《阳货篇》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注释】▲阳货:阳虎,字货,春秋时鲁国人,季孙氏家臣。季桓子年幼,季孙氏大权操控于阳虎之手,进而掌控鲁国政权。《季氏篇》16.2“陪臣执国命”指的就是阳虎。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0 15:11:4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