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五个坎,熬过就长寿”,五个坎指的是啥?老年人来看看
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这是谁也无法逃脱的。但是从古至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都希望能长寿的。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人的寿命普遍偏低,民间就有“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就是说在当时活到70岁就是非常稀有、罕见的,因此当时的人就更追求长寿。

而关于长寿,在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的,其中不少老人就常说:“人老五个坎,熬过就长寿”,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在衰老过程中的五个重要阶段。
这也算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了,他们把人能不能长寿比作是要度过的五道坎,而顺利迈过去了也就长寿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了解和认识到这些“坎”并成功地“熬过去”,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这五道坎都是什么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坎”是五十五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他们的身体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和之前已经有明显的差别了。

就拿农民来说,在55岁之前可能挑200多斤的重担能轻松走好几里路,而且还不带中途歇息的。但是到了55岁以后可能就只能是挑150斤了,并且走一会儿就会气喘吁吁了。
古人把55岁当成是人要经历的第一道坎,是在提醒我们此时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不重视自己的身体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了,并且逐渐开始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了。如果还像之前以后,干活不管不顾,过得的劳损的话,那就对身体损伤很大。
古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像现在我国很多特殊的行业,比如高空作业人员、井下作业人员、重体力老的人员等,55岁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第二个“坎”是六十岁。
60岁,如今已经就算是老人了,古人也把六十岁称之为“花甲之年”,也就是正式进入了老年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面对一些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
不仅如此,这些人开始步入老年生活了,也就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和心理相关的问题,如孤独、失落、焦虑等。
所以此时就要放宽心态,调整好心态,开始享受老年生活。如果更焦虑,总是操劳过得,那对身体健康不利,更不利于长寿。
第三个“坎”是六十六岁。
这个年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传说中“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
这其实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一种象征。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恐惧,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并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

第四个“坎”是七十三岁。
在古代,人们最信奉的两大圣人之一就是孔子,而孔子的寿命正好是七十三岁。
因此,七十三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寿命关口。老祖宗的观点认为,就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也只是活了73岁,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难了。但如果迈过去了这道坎,也就意味着会更长寿。
所以古人的这话是在提醒我们到了这个阶段,需要接受自己的衰老,并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即把心态要放平,不要东想西想,担忧这个担忧那个,好好享受生活,拥有良好的心态最重要。
最后一个“坎”是八十四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七十三和八十四都是死亡的高发期,被称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其实到了84岁,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这真的是高寿了,能健康活到84岁在古代是少之又少的。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接受自己的命运,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享受家庭和朋友带来的快乐。
在面对这五个“坎”的时候,老年人需要积极应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首先,他们需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活动,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这些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最后,老年人要学会面对死亡的恐惧。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珍惜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总之,就是老年人需要积极应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成功地“熬过去”,享受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明日不一般,日照龙潭水入库,三人不往河边窜,指的是哪三人?
万物都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之中,随着气的变化而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就是四季的特点。从木到火,是阳气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从春季到夏季。从火到金,为阳极而生阴,也就是从夏季到秋季。从金到水,为阴气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从秋季到冬季。从水到木,为老阴生少阳,也就是从冬季到春季。所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就是木火金水的顺生交替,也就是五行的顺行。那么五行的逆行,也就是时间的逆行。紫网2023-10-15 08:07:38000010句民间俗语,句句实在,受益终身!
一、站着说话不腰疼点评:那些站在一起说风凉话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干实事人的难处。做事情难,但挑别人毛病却是很容易的。二、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点评:带毛猪就是指没有被宰杀的猪,这句话是说即使张屠夫死了,还会有其他人来宰猪。意思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地球离开了谁都转”,即使一个人不在了,工作还可以照样干好。三、真话好说,瞎话难编紫网2023-10-16 11:00:190000在民间习俗中,结婚之日遇下雨,是不是好兆头呢?
艺述史官方原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人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以很多人就纠结说结婚下雨好不好?根据中国几千年的习俗来看下雨是比较好的1在民间水代表着财雨来了认为是财来了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叫结婚下雨,非凡女子下雨还有浇妻之说水浇了妻子妻子称为娇妻其次古代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如果下雨实际上是正好符合这一条还有的人认为就是新用户6516h3hB2024-02-01 09:06:11
0000中国行业的祖师爷(68)制陶业祖师爷【宁封子】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5月21日据《搜神记》载:“宁封子,轩辕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宁封子,又称龙跷真人,为上古仙人。溱湖之恋2023-07-27 18:29:27
0000“黔”道难!为什么贵州却成为一座“会馆博物馆”?
会馆,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个有点陌生的概念。明清之时,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现代商会、同乡会的早期雏形——会馆。“会馆”最早见于明代,极盛于清代,性质大概与今天的某某城市商会有点儿类似。但寻遍贵州各地,却总是少不了各种样式会馆的存在。横穿贵州的湘黔滇大道作为沟通西南云贵最繁忙的路线,行人旅客络绎不绝,这都为贵州出现如此多的外省会馆提供了客观基础。地道风物2024-02-13 15:07: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