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285

行深方得悟其道——《心经》再读之【8】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3:07:160

以勇猛心求道,自平常处参禅;

未证忌言空教,不修莫说心经。

【原典】之【总纲分第一】

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

【译文】

在他深深的领悟且保持住般若菠萝蜜多之时。

【悟读】

修道似行深淖,调心如履薄冰。

佛言,夫为道,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妄心攀缘,变动不息,须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一般作“功行”解;更准确的解释是“保持住”,因为人人皆佛,本自具足; “深”, 意为修行之功夫,达甚深之境界。

此等功夫, 是一步步由浅入深达到的。先是初发心, 行观照审察, 自心常在, 扫除妄念, 眼只见佛色,耳只闻佛声;身只对佛境,如此方能发见真心。然而,这只是浅层功夫,深度之功夫是在心得自在无碍后,可在无意中作意念守持,用智慧观照自性,自心不为外在之一切事情和现象所扰。

此处之难点在于“时”之解读,不作“时候”解,而应作“时时刻刻”解

此处之修行,既非修仙,亦非修佛。因为众生皆佛,无需修佛。佛经之唯一目的是消除有情众生之内心苦痛。故佛家之“修行”,是消除内心痛苦,消除贪嗔痴慢疑,增加生命之智慧。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指“智慧”,“波罗”指“彼岸”,“蜜”指“到”,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盘彼岸"。所谓"彼岸"是相对于"此岸"而言。生死便喻"此岸",是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 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 永住于烦恼苦海中,唯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 超脱生死。

其实,彼岸非指遥远之远方,彼岸即在此岸中。“当下一旦悟,此岸即彼岸”。

修行之最重要还是“理入”。人人皆具真心,皆有“见、闻、觉、知”。凡圣之分野在于“受”字。凡人产生了“想、行、识”,即有了自己的主观臆断,也就是偏见;而菩萨则是“不识善,不识恶,由它去,如如不动”,即有了佛知见。

有没有佛知见,与读多少书无关。惠能一字不识,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

“他日还待养心日,此时正当修行时”。人生处处,皆为道场。对联劝诫世人须淡定坦然的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困难和麻烦,其实这些不过是上苍对世人的考验。意在启迪世人,常念修行,是愿力法;生命不息,修行不已。

唯有善行,方能打开解脱之门。有三条真理,人人可为。其一,广袤之心;其二,友善之辞;其三,以慈悲根性奉献众生。这也是佛陀之教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