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再读之

  • 不可得心是真心——《心经》再读之【19】

    知而无知方真知,得而无得是真得。【原典】之【妙用分第四】无智亦无得。【译文】没有所谓的般若智慧,也没有所谓的证得什么佛果。【悟读】无求自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此清代翰林张元济书写袁枚之联句。其“无求之安心法”,道出了生命之真谛。佛教之至高境界是“非有非非有”,不可执于相,亦不执于空。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9 09:06:24
    0000
  • 苦集灭道性亦空——《心经》再读之【18】

    苦集灭道,本性亦空。【原典】之【妙用分第四】无苦集灭道。【译文】没有“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概念。【悟读】无喜无悲,无功无过,无得无失。此庄子追求之自然境界。庄子之重视“平衡、均匀、正常、自然”,而警惕“过分、过度、极端、刻意”,达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此与佛家之中道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9 08:07:43
    0000
  • 般若智慧贵放下——《心经》再读之【1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原典】之【妙用分第四】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译文】因此,在懂得万物皆空的实相之后,就懂得不存在任何的物质事物(色蕴),也不存在任何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悟读】回首莫问风吹雨,得失自有岁月知。在这个世间,有两样东西,谁也无法规避。“其一是无常;第二其因果”。故般若智慧反复劝导众生,务必学会“放下”。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8 11:06:10
    0000
  • 诸法空相破我执——《心经》再读之【12】

    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原典】之【本体分第三】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译文】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而空的这一特性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既无所谓污染,也无所谓洁净;既不会有所增长,也不会有所消减。【悟读】反反复复红尘路,山山水水又一程。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8 10:11:52
    0000
  • 色空不二守中道——《心经》再读之【10】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原典】之【色空分第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译文】舍利子,物质事物的本质就是空,而空的表象就是物质事物;物质事物就是空,而空也就是物质事物。【悟读】色空不二,因果相连。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6:06:15
    0000
  • 行深方得悟其道——《心经》再读之【8】

    以勇猛心求道,自平常处参禅;未证忌言空教,不修莫说心经。【原典】之【总纲分第一】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译文】在他深深的领悟且保持住般若菠萝蜜多之时。【悟读】修道似行深淖,调心如履薄冰。佛言,夫为道,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妄心攀缘,变动不息,须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3:07:16
    0000
  • 观音慈悲度众生——《心经》再读之【7】

    观音慈悲,普度众生。【原典】之【总纲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译文】观自在菩萨。【悟读】相由心生,意随心动。“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人身虽小,暗合天地。宇宙之中,有一个极大之秘密,就是你所看到的一切世界皆是由你自己之心所造,所谓“境由心生”也。一般而言,做最好之自己,方能遇到最好之别人以及最好之生活;而最理想之修行,其实就是实现与这个世界及自己身心之和谐统一。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1:06:52
    0000
  • 心不迷乱到彼岸——《心经》再读之【6】

    但有我心在,万般皆为苦。关于“心”字,佛家之解释大致为,其一,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其二,草木心,草木的心是一种物体的中心;其三,缘虑心,即我们心里面在思考的这种心;其四,分别心,那就是好坏、多少、悲喜、得失,即种种的分别执着心;其五,集起心,集起之意就是我们身、口、意三业,天天皆在造业,造业之后,叫做业识;其六,不生不灭心,清净之智慧,五蕴皆空,即是般若,即为本心本真。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10:13:19
    0000
  • 《心经》解悟先明“心”——《心经》再读之【4】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语自《遗教经》。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如此之定慧等持,方可真正的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从大处而言,可理顺散乱之心,把精力放到生命智慧的开悟大事之上。欲读《心经》,先破其题;欲破其题,先明其心。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09:09:53
    0000
  • 《心经》开启须有“匙”——《心经》再读之【3】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语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所言之语。五祖之意为,如果没有识到本心之所在,修学佛法将落于玄想与空谈,学法便是无益的。佛我众生源一心,人人本有,即自知自觉本等心。一切善恶出自心,“自心为善身安乐,自心造恶身受苦”。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为。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进天堂,心能入地狱,“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念之间也。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08:10:13
    0000
  • 《心经》虽短意味深——《心经》再读之【2】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道至简。真实之事物,往往简单;虚假之事物,反是繁杂。真假乃辩证关系,如“阴中带阳,阳中有阴”。“智慧不可传”,自古有“传功不传诀”一说,古之圣贤苦修后得之精髓心得,无奈不可清晰示人,只得借助文字来隐晦表达,供有慧根之后人来感悟其中之玄妙。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6 15:10:5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