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心安经》,成大事者,心安理得
儒者言仁,仁者心安。心存仁爱,则和气自生。释者言空,空心无碍。心无挂碍,则烦恼自消。道者言自然,自然之心,无为而治。心随自然,则清静自在。
吾人处世,当修内心。心若安泰,则万事皆宁。无论顺逆之境,皆能泰然处之。心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即是人间净土。
愿诸君子,修得此心。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家安,家安则国安,国安则天下安。

翻译:
儒家学者谈论仁爱,仁爱之人内心安宁。如果内心充满仁爱,那么和谐的气氛就会自然产生。佛教徒谈论空无,空心即无障碍。如果心中没有挂念和阻碍,那么烦恼就会自然消失。道家学者谈论自然,拥有自然之心,即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强加干预。如果心随自然,那么就会感到清静而自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修炼自己的内心。如果内心安泰,那么万事万物都会显得宁静。不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心中没有恐惧,远离颠倒错乱和虚妄的梦想,这就是人间的一片净土。
愿所有有德行的人,都能修炼得到这样的心境。内心安宁则身体安宁,身体安宁则家庭安宁,家庭安宁则国家安宁,国家安宁则天下安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与庄共舞——以道观之万物一【《齐物论》6】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原典】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译文】用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不如用非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其实,从事理相同的观点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悟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紫网2023-10-14 16:06:190000《阳货篇》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注释】▲性:本性、天性。▲习:学习,习性。【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后天习性不同才有所差别。”【学而思】人的先天本性都差不多,只是后天沾染的习性不同,才使得人性有善有恶。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0 14:53:14
0000《道与术》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曰
《道与术》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孙子曰: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古人曰: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韩愈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道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紫网2023-10-15 11:48:580000《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理想实干结合,持之以恒前行。循序渐进攀登,量变引发质变。志存高远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创造辉煌,成功指日可待。【无名:勉励人们干什么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把远大理想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艰苦努力。只有量的积累突破度时,才能出现质的飞跃,才能升级递进。】0000《季氏篇》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注释】▲直:行为正直。▲谅:诚信,讲原则。▲便辟[piánbì]:同“避”,也通“嬖”。谄媚逢迎,阿谀奉承。钱逊《论语读本》:一是善于避开人之所忌以求媚;二是惯于装饰外表而内心不直。▲善柔:圆滑,善于以和颜悦色骗人。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1 12:44: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