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879

《论语》里最精辟的5句话

茶境茶境2023-07-27 19:39:130

◆ ◆ ◆

每日清晨

阅读公社 与您相约

来源:书报文摘

作者:纳豆

思想家钱穆曾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论语》中有人生,有故事,有智慧,有解药。

可以帮你渡过迷茫期,亦可以帮你找到本心,知晓自己的人生之路该走向何方。

德不孤,必有邻。

品德高尚的人,定然不会孤独,不管身处哪里,他们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总在说“厚德载物”,德行,不仅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也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之路,是由一小步一小步构成的,从不看一时一事。

品德高尚的人,每走一步都播撒下善意的种子,让所遇之人都感受到浓浓暖意。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你予我善心,我回你好意,最终这些细小的善意终将带来好运。

反之,品德低下的人,每一步都在斤斤计较,将周围的人全都算计一遍。

短期内看似得了便宜,但长此以往,终将失去人心,失掉信任,最终一无所有。

人这一辈子,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德,不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通行证,也是做人的根本。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水之所以能够奔流不息,是因为它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不会钻牛角尖,让自己困死在某个地方;

山之所以能够稳定可信,是因为它涵育着万物,从不夸示自己的功劳;它抗御严寒酷暑,抵挡着狂风暴雨,从不动摇。

智慧的人喜欢水的变通,仁义的人喜欢山的平和。

山水有格,做人亦当如此。

处理事情,不要总是墨守成规,要建立弹性的思维,去应对变化的世界;

对待他人,不要总是斤斤计较,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周遭的变化。

这样,才能既拥有智者的灵动,又拥有仁者的宽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因为能够包容,而与他人保持融洽,但他对人对事却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人云亦云;

“小人”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之所以坦荡,正是因为这份直抒胸臆的真诚。他们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包容他人的意见。

不会像“小人”一样,嘴上说着认同,私下却起了其他心思。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人生在世,面对同一件事情,很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不能因为想要得到认同,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因为这样得到的认同,并不是真正的认同,而且长此以往,自己与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并无二致。

为人处世,不能一味附和,保持独立思想,才能拥有稳定的内核。

求同存异,世界才会多元发展,我们的人生经历才能丰富多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要去做那个职位上的工作。

不出手、不揽活、不干预,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一种懂分寸、知进退。

如果你一味去干预别人的工作,不仅会扰乱规则、破坏秩序,还会因越位、错位,让人不适。

杨绛曾说:“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要去窥望别人的窗。”

一个人,能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让“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真正落实。

人只有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好精进自己,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才有机会触摸想要的生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这好比是人,要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越是困苦,越有力量,越是黑暗,越向光明。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定数,遇事能够稳得住,懂得见招拆招,才是真正的高手。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时,没有害怕,没有屈服。而是以一身正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警世名言。

孙膑在经受了大灾大难时,也没有失去自己的气节,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写出《孙子兵法》,为世人称颂。

永远不要惧怕低谷,因为你此后的每一步,都是向上;永远不要惧怕冬天,因为没有一个冬天过不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有人说:“人生99%的问题,都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

每读一个句子,可以悟透一段哲理;每读一个故事,可以想清一个道理。

人生最好的成长,就是能从小中看大,能从无中看有。

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你遇到困惑,如果你经历苦难。

不妨翻翻《论语》,去寻找答案,去获得解脱。


来源 / 书报文摘

作者 / 纳豆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图片

把时间交给阅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