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语——【轻煮●细品●生命】【4】
轻著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

【天地不语】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出自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这是李白写给安州长史裴宽的一封信。裴宽出身于河东望族裴氏,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玄宗评价裴宽“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李白此信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表露了自己仰慕之心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文化传统中,如此之表述和思想,可谓是渊源有自。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非人为的美。至美之乐音,至美之形象,已经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反而给人以无音无形之感觉。
《论语·阳货》有一段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地不语,万古长青。默默无声之天地,默默警示着芸芸众生:
其一,身教重于言传。孟母三迁,揭示的深层含义就是父母用行动来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
其二,“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从养生学而言,少言说有益于生气,少生事有益于养神,少思虑有益于蓄精,少妄念有益于养性。
教育家梅贻琦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人称“寡言君子”。说话言而有序,处事谨而不乱,可谓君子之风。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茶虽无言,却能生香”。关于说话之艺术,老子《道德经》反复作了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说话之艺术,关乎一个人的修养,更关乎一个人的智慧。
天地不语,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藏着真正的人生大智慧。真正的生命智者,师法造化,则天法地,谨言慎行,井然有序。
“寡言、寡行、寡心”,或许是一种人生之高境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易经》笔记之大壮卦
第三十四卦大壮原文:大壮[dàzhuàng]䷡: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释义:大壮卦:利于持守贞固。彖传说:大壮卦:大的更壮大。刚健的行动,所以说壮大。大壮利于持守贞固,大的守正。守正壮大天地间的实情就可了解掌握了。象传说:雷在天上是大壮卦的象。君子以此效法,非礼不行。磐桓子2023-07-28 11:13:37
000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是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之间的一种统一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具有自主选择和行动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改变自身和周围环境。而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的行为受到这些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0000子罕第九⑰-⑱ ⑰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⑱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夫子说我没有看见过,一个人追求德行,像追逐色一样。这里提出了两个观念:一个好德,一个好色。何为色?色:泛指一切有形的物质,一切美好的相。比如说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色相。虚空济2024-02-20 13:08:02
0000《资治通鉴》336:刘殷的这个功夫,不好修炼啊
花言大帅2023-07-28 18:01: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