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342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五)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29 17:42:180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中,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liú)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那些善于行道的人,精微玄妙,深不可测,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全面了解他们,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们说:

他多么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他多么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多么恭敬郑重啊,好像是在别人家里做客;

他行为洒脱,好像冰块缓缓消溶;他本色纯朴,好像没有经过雕刻的原木;他心胸旷远豁达,好像幽深的山谷;

他浑厚质朴,像容纳万物的浊水。他宁静深沉,像浩渺无边的大海;他神采飘逸,像永无止息的秋风。

谁能使浑浊的世界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沉寂的世界行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除旧布新。

秋雨堂浅见:

本章是对古时候有道之人的描述。也是老子心目中得道者的理想形象。

在他的心目中,有道之人韬光养晦,神秘莫测,他们展现出来是谦恭谨慎、纯朴宽厚、沉静稳重,心胸旷达,行为自然洒脱,永不骄傲自满的形象。

在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历史人物中,要说韬光养晦、神秘莫测的人,恐怕只有老子本人和他的学说的继承者庄子两人而已。他们有对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洞悉,有对社会和人生透彻而深刻的认识,智慧远超常人,但他们不追求位高名显,不贪图荣华富贵,做着书籍管理员和漆园吏这样的差事,甘居人下,淡泊宁静,以享天年。

要说具备谦恭谨慎、纯朴宽厚、沉静稳重,心胸旷达,行为自然洒脱品格的人,三国时的诸葛亮可算一个。他隐居隆中之时,“躬耕垄亩,不求闻达于诸侯”,大有老庄遗风。但自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以后,为了辅刘兴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终于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病逝于五丈原,令人扼腕长叹。

晋代陶渊明不愿“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县令之职,挂印还乡,过上了南山种豆、东篱采菊、饮酒作诗的寻常日子,于无意间开创了中国田园诗的先河,名留后世,印证了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遗训。

老子希望出现能使躁动浑浊的天下平静下来的有道之人,发出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的呼唤,诸葛亮有平定天下之志和治国安邦之能,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陶渊明虽无“兼济天下”之志,却有“独善其身”之实。此二人的人生虽未必如老子所希望的那么圆满,但也可称之为有道之士。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能使天下“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他们堪称“有道之士”。

文/靳义堂

2022.10.29.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