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这句话,揭秘了成功的3条方法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惟乔的第167篇原创文章
《道德经》真的是财富满满!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里直接翻译一下后半段。
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这里看似在谈治国,但其实对我们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样。想要成功,就必须做到去甚、去奢、去泰。
1、去甚
所谓去甚就是不要走极端。
中庸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讲的就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做人要把握一个平衡的度。
太极端的人都是想把自己的利益极大化,这样必然会侵犯别人的利益,导致别人奋起反击。两方针锋相对,无形之中给自己形成很多阻力。
做人,内方外圆,也是不走极端。
内方外方,这个人就太刚,容易处处碰壁,被人针对。
内圆外圆,这个人又过于圆滑,没有内心坚持守的原则,只要符合当前利益,别人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
这两个都是处于极端。
当然我认为不走极端,可能在科学领域不是那么实用,科学就是需要一些极端,才能突破。
2、去奢
奢侈,其实就是纵欲享受。
这个奢侈,并不是说你有多少钱,用的东西有多贵,每天要花很多钱。
每天沉迷于游戏,一下班就开始拿出手机电脑玩,上班的空隙中午也要玩一玩。完全被自己的欲望所把控。这也是奢侈。
欲望是人动物性的一面。人人都有欲望,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因为还有理性的部分,这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别人有理性,而你没有,那么你就无法和别人竞争,成功肯定与你无缘。
3、去泰
太也有安稳的意思,比如泰山,国泰民安。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安稳的生活。但老子却告诉我们要去泰才能成功。
意思就是说,我们要脱离这种安稳的环境。也就是要敢于突破舒适区。
舒适的生活,其实是最不舒适的。

因为社会环境在变化,每10年都会有一次行业洗牌。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才能在未来不可预知的社会中过得舒适。
网络上流行终身学习,我非常认可。但是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叫终身实践。
学习并不能让自己突破舒适区,今天学这种方法论,明天学那种技巧,后天又刷新认知,并不能让自己有所突破。
唯有实践,才能突破舒适区,获得成长。
正如汤家凤老师说:“你怎么睡得着呢,你这个年龄段,你这个阶段,你睡得着觉?”
最近搞了一个小红书 多多视频V计划的项目,免费带,佣金55分。
刘波丨傅增湘与赵万里的廿载书缘
注:本文发表于《文津流觞》傅增湘专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刘波老师授权发布!傅增湘与赵万里的廿载书缘刘波傅增湘先生(1872—1949)是民国时期北平最重要的藏书家,也是最重要的版本学家,校书多达千余部,他与北方最重要的古籍公藏机构北平图书馆渊源颇深。北图同仁中,与傅先生交往最密切的,要推赵万里先生(1905—1980)。书目文献2024-02-01 10:10:47
0000合集·逐句讲透《心经》--西南大学 孟凡君教授(1/2)
藍天追雲2024-02-20 12:09:40
0001道家源自易学!抱雪斋精解《乾凿度》“易有三义”之第一义
易有三义,第一个就是简易,第二个叫变易,第三个叫不易,这是一般的说法。把“简易”当成易的第一义,简直是把易的档次拉低到了十八层地狱下。典型的狗屁不通,胡说八道!实际上,易有三义的最佳说法出自易纬《乾凿度》,托名孔子。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周易乾凿度》孔子很无辜,又一次躺枪了。涨见识了,懂孙子兵法的人有多厉害,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52
涨见识了,懂孙子兵法的人有多厉害,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52岁老王在一家公司当一把手,年薪15万,勤快能干,聪明有智慧,拥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时常告诉表弟,人生经验,社会经历。1、善良毫无意义,实力才是硬道理2、掏心掏肺,会让你一败涂地。3、赚钱和读书,是两套逻辑4、社会的本质,就是人吃人5、没人在乎,你的死活。6、你在意了谁的想法,你就成了谁的奴隶紫网2023-10-15 13:16:150001心能转物,即同如来——【闲敲棋子慢品茶】(6)
但有我心在,万般皆是苦。关于心字,佛家之解释大致为,其一,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其二,草木心,草木的心是一种物体的中心;其三,缘虑心,即我们心里面在思考的这种心;其四,分别心,那就是好坏、多少、悲喜、得失,即种种的分别执着心;其五,集起心,集起之意就是我们身、口、意三业,天天皆在造业,造业之后,叫做业识;其六,不生不灭心,清净之智慧,五蕴皆空,即是般若,即为本心本真。新用户97560OBk2024-02-12 14:09: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