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612

轻轻松松读《老子》(58)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11:35:280

《老子》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刺伤),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以宽厚“无为”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忠厚淳朴;以苛政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心生抱怨并不知满足。

灾祸啊,幸福就倚附在内;幸福啊,灾祸就暗藏其中。这种得失祸福的变换,谁能知道它终极的结果呢?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正会转变为邪,善也会转变为恶。世人看不透其中的原因,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

因此,有道的人处事方正而不显得生硬,虽有棱角也不会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耀眼。

秋雨堂浅见:

这一章顺承上一章,是对治国方略的进一步细化,同时阐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和处世理论,包括三部分:其一,政民关系;其二,祸福相依;其三,执守中道。

老子告诉我们,如果统治者能够施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那么人民就会摒弃私念而不妄为,回归到自然淳朴的状态之中。而内心自然淳朴,人们就不会惹是生非,这样国家也就太平安定了。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施行苛刻的政令,人民不但不会摒弃私念,还会为了满足私欲而相互争夺,必然会发生逆乱。

老子由社会政治现象讲到辩证法。那就是,矛盾对立着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如一般认为“其政闷闷”不好,然而结果“其民淳淳”则是好的;一般认为“其政察察”是好的,然而结果“其民缺缺”却是不好的。同样,祸可以转化为福,福可以转化为祸;正可以转化为奇,善可以转化为妖。人的行为方、廉、直、光是好的,但转化为割、刿、肆、耀则不好。最后老子认为只有有道者才能以道自守,保持不割、不刿、不肆、不耀。

在老子看来,祸福、正奇及善恶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旦时空条件发生改变,那么它们往往也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这就是“守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最为著名的哲学论断,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灾难和幸福是相依相随的,谁也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任何幸福的背后都潜伏着灾祸,但是灾祸并不是永远存在的,灾祸的反面就是幸福。我们所知道的“塞翁失马”的典故,很好地诠释了老子的观点: 祸患中孕育着幸福,幸福中隐含着灾祸。所以,当我们身处于灾祸悲伤之中,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等待幸福的来临;在成功幸运之时,要时时警醒,防止隐藏着的灾难忽然降临。福和祸没有绝对的界限,为祸福而悲伤或快乐都是不明智的。所以,对于灾难和幸福,我们要学会坦然地面对,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河上公曰:“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具体阐释了祸福相依的缘由和破解之道,值得我们谨记并践行。

文/靳义堂

2023.1.1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