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61)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雌性,与“牡”相对),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的国家好比江河的下游,下游乃天下低凹之地,是江河汇聚之处。雌柔常以沉静胜过雄强,就在于雌性常以柔弱居于下位。
所以大国以谦下对待小国,就可以取信于小国;小国以谦让对待大国,就可以取信于大国。所以一个是由于谦下取信于小国,一个是由于谦让而取信于大国。大国谦下是想兼并蓄养小国,小国谦下是想投靠利用大国。如果两方皆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大国应以谦下为宜。

秋雨堂浅见:
老子在上一章着重讲了应如何治理大国,在此章中则着重讲大小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无为治国者的外交政策。在天下还没有进入无为而治之前,一个国家,应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老子为此制定了一个和平相处的准则,即大国应持谦下,小国应持谦让。两者互谦互让,故能和平相处,两不相伤而各得其所。
春秋乱世战争不断,老子目睹了这种兼并战争给世人带来的痛苦,于是提出了大国、小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政治主张。在老子看来,战争主要来源于大国,只有大国能谦卑自处,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甘居下流,才能使天下归附。
古人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这是一个开明的大国应具的宽广胸怀和道德风范。也是自然合道的外交策略。无需任何武力威胁与战争。
真正的强大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和居下!柔弱安静的雌性往往能胜过强盛躁动的雄性,其根本内因是雌性能以柔静为下。和谐平衡的自然之道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法则和规律。谁明了它、顺应它,谁就能保持经久不衰,包括自身的健康与长寿。反之,谁无视它、违反它,谁就必然受到它的惩治!
世人将自然法则的惩治视为“天意”难违。这难违的“天意”就是原本永恒存在的自然法则和规律,是真正的“铁面包公”和无形的“尚方宝剑”!谁违背了这个法则,即使侥幸逃脱世间法律的惩治,却不能逃脱自然法则的惩罚!
我国之所以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使国家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经济,让人民安享太平,就是因为我国以谦下的态度平等对待其他国家,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国家谦和、卑下才能够长治久安,人类也是如此。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谦和、卑下,就会引火上身,导致毁灭。所以,我们作为人类的个体,就应该从自我做起,对待周围的人要谦恭、柔和、甘居下位;对待周围的万事万物应该友善、包容,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自然的大道,这样才能“两者各得其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万物之灵,才算真正拥有聪明才智。
文/靳义堂
2023.2.2.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道至简,道即孔德,道德一体,心理行为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心理咨询王明鹏2023-07-28 10:50:02
0000《道德经》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自然,万物轮转,矛盾双方,相生相克。高山变海,沧海变山,生死循环,无有穷尽。顺势而为,顺应自然,人事亦然,莫违天道。虚怀若谷,谦让包容,心怀敬畏,行止有度。【无名:老子认为,天道自然,就是顺乎万物的自然规律,只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定会相互转换的。高山变成沧海,沧海化为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变化着。人在日常活动中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0000類經 二卷 陰陽類 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
類經二卷陰陽類三、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岐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天爲陽,西北陰方,故天不足西北。地爲陰,東南陽方,故地不滿東南。日月星辰,天之四象,猶人之有耳目口鼻,故耳目之左明于右,以陽勝于東南也。水火土石,地之四體,猶人之有皮肉筋骨,故手足之右強于左,以陰強于西北也。)员工必读---国学智慧(436)
原文:决之则行,塞之则之。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决之则君子行于礼,塞之则小人笃于农。君子行于礼,则上尊而民顺;小民笃于农,则财厚而备足。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备足,四者备体,顷时而王不难矣。---《管子》紫网2023-10-15 15:06: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