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暂往白帝复还东屯》读记
杜甫五律《暂往白帝复还东屯》读记
(小河西)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居夔州东屯。
残:剩下。功:事。筑场:筑造场地。(详见前篇。)
杵(chǔ):指舂米的圆木棒。落杵:以杵舂米。
除芒:除掉芒刺。《旅店食红莲米饭》(清-查慎行):“见说太丘产,红莲稻最良。色疑新出水,粒爱乍除芒。”《晚秋郊外杂咏》(明-陈子龙):“秋晴修里社,玉粒尽除芒。”
庾:本义露天的谷堆。仓庾:粮仓。《楚茨》(诗经):“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毛传:“露积曰庾。万万曰亿。”《史记-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感事》(宋-王安石):“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大意:再次回到东屯田园中去,还剩收稻的事没有完成。筑场时俺可怜蚁穴被毁。收稻时俺允许儿童捡拾稻穗。稻粒经杵舂后,米粒洁白光亮。稻穗除去芒刺,稻粒色泽鲜红。以之加餐可以扶助老人,稻米满仓告慰俺四处飘蓬。
这首诗首联写“复还东屯”缘由。收稻。中二联写收稻过程。一是“筑场”。(准备工作。)二是收割。(允许拾穗。)三是除芒。(指获得稻粒的过程。)四是落杵。(把稻粒变成稻米的过程。)次联意思是自己有爱心。三联意思是喜获丰收。末联感想。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稻米,可以为老人加餐。看到满满的梁仓,使长年飘蓬的俺感到慰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张咏《竹》:一首写给竹子的赞美诗
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根,深深地扎进土里,为迎霜傲雪奠基;竹节,紧紧地连接起根与叶,彰显傲然独立的气节;竹叶,密密地相触在空里,诉说着自强不息的心声。有感于此,宋代诗人张咏写下了《竹》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墙头草说2024-02-21 08:08:03
0000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八》读记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八》读记(小河西)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李白推送的汪伦收割了海量粉丝,杜甫推送的他呢?
一首《赠汪伦》替汪伦在后世收割了海量的流量,让其成为最有名的路人;而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让元二成为最有名的透明人。吃瓜群众如果有幸被文坛大V的笔端扫过,相当于立在了风口,想不红也难。杜少陵的《江南逢李龟年》也推出了大唐最有名的乐师,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李龟年当时知名度远高于杜少陵,谁蹭谁的流量还真不好说。壹“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岑参五古《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读记
岑参五古《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读记(小河西)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骤雨鸣淅沥,飕飗溪谷寒。碧潭千余尺,下见蛟龙蟠。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