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75)

《老子》第75章 官奢民饥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百姓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榨取的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百姓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所以百姓才不好统治。
百姓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毫无底线地搜刮民脂民膏,所以百姓才会冒死犯上。
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那些不去刻意追求奢华生活享受的人,要比奉养奢厚锦衣玉食的人明智得多。
秋雨堂浅见:
本章指出了百姓之所以陷入苦难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贪婪,他们毫无节制地征收赋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百姓才会四季勤劳而不能饱腹;正是因为它们肆意妄为,所以百姓才会不知所从,而作奸犯科;正是因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凌虐百姓,所以人民才会不知生之可乐,不知死之可畏。
老子在这里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人民忍饥挨饿的原因:统治者征收赋税过多,人民被压榨得透不过气来,故而出现饥荒。人民忍饥挨饿,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因此他们起来反抗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老子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老子用社会现实说明了他所一贯倡导的“无为而治”的益处和重要性。“无为”是一个大原则、大方法,具体运用上,则包括了不搞苛捐杂税、不搞繁琐的法令、收敛自己的欲望等一系列内容。
我们知道,统治者和民众是一对矛盾体。如果统治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那么人民就会生活富足,国家就会太平安定,统治者的地位也就会稳固。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不以人民利益为重,只追求自身的安逸,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人民就会不惜一切地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便会采用武力手段镇压人民,国家就会慢慢走向衰亡。本章揭示了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阶级矛盾的实质:人民的饥荒,是统治者沉重的租税造成的;人民的轻生,是统治者无厌的聚敛造成的。
“官者,所以正民也”。统治者应该明白,自己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吃喝享乐,为了擅权作威,百姓之所以供养官员是为了让他们协调社会中的矛盾,来保护百姓、教化百姓的。统治者只有认识到“民贵官轻”的道理,摆正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地做好百姓的公仆,才能保持其地位。一个社会只有认识到“人民为天下主”的道理才能保持安稳。反之,若一个政权下,所有的资源都被官员垄断,百姓居无定所,老无所养,而当官的却依仗特权享受特供,脑满肠肥,花天酒地;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官员却歌舞升平、锦衣玉食,那么这个政权就一定不会太长久。
老子两千多年前的警告,振聋发聩,令人惊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学而篇》1.11章修改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注释】▲父在观其志:观其事父之心,侍奉父母能否真心诚意。志:“志者,心之所之也。”(《说文》)《毛诗序》曰:“在心为志。”▲父没观其行:观其居丧之礼,父母去世以后真心哀恸悲伤。“没”,去世。紫网2023-10-15 08:34:390000《资治通鉴》277:司马昭的文治武功,这次是完美展现
紫网2023-10-14 08:55:080000《资治通鉴》239:陆逊出场,器量非凡,值得学习
学习内容: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主要历史事件:曹操率军抵达居巢,开始攻击孙权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失宠刘备发兵进攻汉中代郡、上谷乌桓无臣氐等造反,曹操派其子曹彰前往征讨夏侯渊战败,被刘备斩首赵云使出空城计,大胜曹操刘备攻占汉中,自称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袭杀关羽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紫网2023-10-13 16:32:100000《易经》笔记之坎卦
第二十九卦坎卦原文:坎[kǎn]䷜: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释义:坎卦:有孚信,坚定信心会亨通,行动中保持前进。紫网2023-10-14 10:47:340000《资治通鉴》132:人都有侥幸心理,知道要止损,又总想再等等看
学习内容:王莽邀龚胜为太子上卿,龚胜绝食身亡王莽将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王莽铲平了元帝庙,王政君惊骇哭泣【学以致用】01,《资治通鉴》里面有两个启示很重要:一句是:“履霜坚冰至”一句是:见机而作,不俟终日看到脚踩的地上有霜了,就要知道寒冷的“冰”就要来了,这是预知事物往后的发展规律,要提前做好准备看到事变的迹象,马上就要行动,而不是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