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注
(此篇旧注所解误甚,乃至今之文人好批评古之为政者实行愚民政策,皆缘于此也。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古之言愚者,居地安民也。帛书作禺,是本字。古之言知,欲也。知智相通,知为本字。今反以愚智为本字,文义歧出也。)
[通行王弼本]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道,治也。《论语》:“道千乗之国。”明,谓监察是非也。将,且也。愚,《正韵》一曰愚之言寓也。《六书故》:“寓即《说文》之禺。”《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帛书作“禺人”。寓,居也。禺同虞,安也。故愚之者,居地安民也。古之善为治者,非以监察民众是非,且以居地安民也。非以明民,先秦语式,不是对“明民”的否定。“非…且…”犹今言“不仅…而且…”。《六十六章》“以其不争”,帛书甲本作“非以其无静与”,即其证。王弼云:“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其言误甚,贻害中国千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其,指君主。下文“以智治国”,显然指君主而言,故“智多”当指君主,明也。智同知,欲也。君主欲多,则上食税亦多,上食税多则民贫,民贫则流则盗,甚至揭竿而起,故难治。《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可相互参详。)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智同知,欲也。有欲则有私意。姚鼐云:“知,私意。”贼,害也。故君主以私意治国,国之害也。)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君主治国不以私意,而秉心公正,国之福也。)知此两者,亦稽式。(亦,大也。《诗经·周颂》:“亦服尔耕。”笺云:“亦,大也。”稽,治也。式,《说文》法也。亦稽式,即大治之法也。知此两者,国家大治之法也。)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即大德,天地之大德也。)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与,从也。物,事也。反,指反复不厌。《诗经·周颂》:“福禄来反。”其注云:“言福禄之来,反覆不厌也。”与物反矣,谓从事此国家大治之法,反复而不厌也。)然后乃至大顺。(顺,《说文》理也。然后乃至天下大理。)
[帛书]
故曰:道者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知也。故以知治邦,邦之贼也;不以知知邦,(第二个知,主也。主政邦国,亦治也。)邦之德也。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太精辟了,老祖宗流传几千年口碑的大智慧,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看完
太精辟了,老祖宗流传几千年口碑的大智慧,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看完让人茅塞顿开,比如,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见人少说话,见事少掺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老人言讲的都是人生大道理,都是受益一生的老话,朋友们收藏起来,有空的时候好好细品,真的受益匪浅哦[赞][赞][赞]新用户498017972023-07-27 18:02:18
0000知止何处——【轻煮●细品●生命】【28】
轻煮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知止何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梦想和追求,无疑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和最美的花朵。不过,“如何行,如何止”,则是关乎生命之智慧,而慧光才是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财富。《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源。有人把它总结为三字。其一,上,向上之追求;其二,止,人生知止何处;其三,正,人行于正道。新用户97560OBk2023-08-07 13:23:16
0000《季氏篇》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注释】▲血气:身体和心智。“血”指身体,“气”指志气。▲得:贪得。贪恋名誉、金钱、地位等。【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三个方面要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迷恋美色;等到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1 10:09:15
0000《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其中,“仁”是《论语》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具有深远的含义。以下是对《论语》中“仁”的含义的简要解释:在《论语》中,“仁”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人伦之道”或“仁爱之心”。它强调了个人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下面是几个关于“仁”的含义:《中庸》中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