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上篇1.19—1.21)
1.19 不行而知(原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释义】大千世界,复杂万端,变幻无穷。 有道的圣人君子,通晓天地之理,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情;不望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常人不求大道,不晓天地之理,仅凭“眼见为实”去了解世界,则走得越远,越是眼花缭乱,所知道的真理反而越少。所以,圣人不必远行就可知道天下事情,不必事事亲见就可明晓天下道理,不必强作妄为就能有所成就。
1.20 天下贵道(原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释义】“道”生万物而又隐于万物之中,故为万物之奥妙所在,善求大道奥理并力行的人视其为珍宝,不善求道体道的人也会受到道的庇护。合于道的美善之言可使人心悦诚服,故能流行于市;遵道而行会受到众人尊敬,能使更多的人加入修道的行列,成为善人。所以对于不善求道及道德有缺损的人,怎么能舍弃他们呢?因此,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或司马、司徒、司空)的时候,虽有拱抱璧玉在先、驷马在后的仪式,还不如让他们坐进这个大道之“车”。古代人们所以把“道”看得如此贵重,哪个不是由于天天修行大道而得到它的庇佑,即或有了罪过,也能自行悔过迁善而免除其罪过? 就因为这个,“道”才为天下人所珍贵。
1.21 图难于易(原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以无为的态度顺其自然去作为,则无不为;以不滋事的方法遵照自然规律去做事,则无不成;以恬淡无味为味,则得清淳绵长的道味,胜过世俗浓味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别人对我有怨恨,无论大小多少,均以德相报,则怨恨化解;若以怨报怨,则两败俱伤。处理艰难的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天下难事,须从易处着手去解决;天下大事,须从小事起步去完成,这是必然规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大喜功,而是按照由小而大、先易后难的次序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所以能够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首先是重视困难,而后图难于其易,所以最终就不困难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终于有人把三字经全都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了,受益匪浅!
本草春天2024-02-20 16:09:49
0000吴凌杰、陈莉丨中山大学藏《草庐问答》文献价值发覆
注:本文发表于《集美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吴凌杰博士授权发布!中山大学藏《草庐问答》文献价值发覆吴凌杰陈莉书目文献2024-02-02 12:09:17
0000与庄共舞——大大小小贵在道【《逍遥游》4】
让自己舒服的,便是人间最好之道。【原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紫网2023-10-14 13:31:220000九真要锥指·生要知常二·之生要一注
之生要一(之,《玉篇》适也。本篇纵论生命起源和生命生养,除了对身体健康的论述外,还涉及国家治理,可见在作者看来,国家治政环境也是适生之要也。)浑同于一,圜也。(圜,全也,完整无分貌。)一则二者,天地判也。(判,分也。)天地龢而之生,(龢即和。之,《玉篇》适也。天地和而适合生命的诞生。)一水一陆一气也,故二生三。资之以精,万物生矣。《千字文》10个名句,通俗易懂,身心受益!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字组成的韵文,构思巧妙,平白如话,内容丰富,包罗广泛,行文流畅,有韵易读,是一部难得的传统蒙学读物。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析:苍天本来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是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下形成的。二、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8-08 16:27:4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