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上篇1.10—1.12)
1.10 大道汜兮(原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释义】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巨大功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它们的主人。 它无私无欲,可称其为“小”;万物归附于它而不以主宰自居,故又可称其为“大”。所以掌握了大道的圣人从不自以为伟大,因而能成就其伟大。
1.11 淡乎无味(原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
【释义】谁能修持执守那无与伦比的自然大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会往他那里投靠。归往到他那里不会有什么危害,而且能平安康泰。虽然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使过路的人为之停步,那毕竟是短暂的。而大道用语言来表述,却平淡而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但其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1.12 欲歙固张(原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释义】世间事物相反相成,而且物极必反。这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常用于处事应物。比如:欲想将其聚合,必须先让它张开;欲想将其削弱,必须先让它增强;欲想将其废掉,必须先让它兴举;欲想将其夺取,必须先给予它好处,让它松懈麻痹。这些都是极其微妙而又容易明白的道理。柔弱之所以能战胜刚强,是因为柔弱者具有潜力,而刚强者容易崩溃。鱼不可以脱离水环境而生存;国之利器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大机密,不可以向世人展示和炫耀,一旦泄露,将失去其利器的作用,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王诩-【捭阖第一----原文和译文】
作者:潘长宏2023年4月1日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溱湖之恋2023-07-29 16:30:13
0000《道德经》可以不熟,但这10句精华,起码要知道!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点评:最善良的品行,就如同水一样,静静地滋养天下万物,却心甘情愿居于人下,不争不抢,不要求任何回报。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点评:祸福相互依存,而不是独立存在。当遇到好事的时候,要想到其中也有不利的一面;当遇到坏事的时候,也从中发现有利的一面。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一声佛号一声心2024-02-15 15:12:00
0000子罕第九⑰-⑱ ⑰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⑱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夫子说我没有看见过,一个人追求德行,像追逐色一样。这里提出了两个观念:一个好德,一个好色。何为色?色:泛指一切有形的物质,一切美好的相。比如说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色相。虚空济2024-02-20 13:08:02
0000真的长知识了!北大退休教授熬夜整理的100句千年古训,没有比这更
真的长知识了!北大退休教授熬夜整理的100句千年古训,没有比这更专业更贴心的总结了!这些古训蕴含千年智慧,是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在孩子的启蒙教育和“”三观”形成中具有以下作用:1.价值观的传承:千年古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可以通过教育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古训通常强调诚信、孝顺、勤奋、友善等美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紫网2023-10-15 12:10: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