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20)-【蛊雕】
摄影师:潘长宏
2023年7月9日
《黄帝内经》、《三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这里向各位分享三海经中的图谱之一。 《山海经》善变化,蛊惑。常用其婴儿哭泣声引人来探也。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特征及释义】
蛊雕,前半身是鱼鹰的形貌,后半身则为鱼类。从颈部下方开始,由羽毛过渡到鳞片,胸前伸出单片鱼鳍。蛊雕的身体结构和鲑非常像,从胸鳍上方的肩胛骨上长出分支,形成翅膀的骨骼。而头骨上有两个骨枝凸起,外面套着一层螺旋状角质.内部中空。
蛊雕身体笨重,头部偏小,双翼展开的长度超过身长,肌肉强劲有力.爆发力很强。蛊雕的翅膀收起来的时候紧贴身体两侧,羽毛与鳞片同色,有防水功能,能和鱼身融为一体。蛊雕飞行能力较强,但没有脚,不能在岸上停留,而且身体必须保持湿润,所以不会离开水域太远。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有角,叫起来像婴儿啼哭。《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蛊雕为兽,有如雕、如豹两种形状:其一,鸟形,似雕独角;其二,豹形,鸟喙一角。

蛊雕[gǔ diāo]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吃人。
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1—2.3)
中篇道德修养2.1不如守中(原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庄农日用杂字》解读(六)
杂字原文:一时贪麦忙,地荒草似毡,快着寻工夫,市价百二三,晴天上堐做,阴雨锄河滩。释义:毡(zhān):毡子,用羊毛等制成的片状物。在这里是说庄稼地里的杂草长的像毡子一样浓密。工夫:这个词含义很多,这里指做体力劳动的人。堐:古音读yai,至今在地名上仍读yai,如寿光市的河堐(yai)子村,因在弥河古道岸边立村而得名。在这里指河、湾岸边堐头上的农田。解读:紫网2023-10-14 10:00:250000《论语·述而篇》感悟四十
述而篇第七(三三)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白话:孔子说:“若说圣人与仁人,我哪里敢当?我只是在求知上不厌其烦,在教育上不知疲倦,这样形容我还差不多。”公西华说:“这些正是做学生的所不能学到的啊!”感悟:以仁通志2023-07-29 11:53: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