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下篇3.16—3.18)
3.16 祸福相倚(原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为政宽厚,不做扰民劳民之事,只是默默地为民办造福的实事,百姓生活无忧无虑,所以人民自然就淳朴忠诚;如果为政严苛,处处限制百姓的自由,使得人人提心吊胆,终日惶恐不安,人民就缺少了幸福和安全的保障。灾祸降临,使人忧患、贫穷,却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奋发向上,战胜灾滥与穷困,从而获得幸福,所以祸在无形中相携着福; 富贵与安乐虽然是福,却容易使人怠惰和产生骄蛮之心,久之必然导致衰败甚至引来祸殃,所以福在无形中隐含着祸。谁知道福或者祸要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头?难道没有一个正常的规律?正常的事物,过些时候可能就变得奇异了;善良的人或物,过些时候也有可能变成妖邪。人们对于这些转化的缘由迷惑不解,其由来已经很久远了。所以,只有明了事物转化规律的圣人,才能够做到:品德端方而不妨害别人;心性清廉而不刺伤别人;为人正直而不放肆妄行;睿智聪明而不炫耀于人。
3.17 深根固蒂(原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啬。夫惟啬,是谓早备。早备,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释义】治理百姓和管理天下的事务中,没有比提倡俭啬更为重要的事了。俭啬就是节俭朴素,爱惜民财,不尚奢侈,这是一种美德。惟有做到了俭啬,才能认为是提前做好了治人事天的准备。能提前做好准备,就是重视了对“德”的积累。重视了对“德”的积累,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那就无法估量它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保证国家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具备了无有限量的浑厚之德而合于大道,也就是有了国之母,所以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这是使国家根深蒂固,能够长久生存的根本方法。
3.18 治理大国(原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释义】治理大国,如同烹煎小鱼一样,不可胡乱搅动, 而且要掌握好火候,轻重缓急得宜。圣君以清静无为妙道莅临天下而治国理民,那些象鬼一样阴险狡诈、祸国殃民的刁恶之徒便不能兴妖作怪,玩弄“神通”。并非那些刁恶之徒没有“神通”,而是他们的“神通”在大道面前起不了作用,伤不了人。不仅是刁恶之徒的“神通”不能伤害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两者均不伤害人,也互不相伤。在圣德光芒的普照下,刁恶之徒便不敢胡作非为、扰国乱民,于是两者的德交归到了一起,让人民享受到了圣德的恩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增广贤文》金句摘抄
读古文,增智慧!0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译文】:一年的打算在春天,一天的打算在清晨。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睦,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奋。【感悟】:这几句告诉我们做事要早计划,要勤勉。不仅在时间安排上是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不论是一年、一日,还是一家、一生,坚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勤勉的个人品质,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计。02zhp0010072023-07-28 09:20:23
0000《资治通鉴》260:利益驱动永远比良知驱动强劲有力
紫网2023-10-14 08:33:480000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39)-【异兽虎蛟】
中国网络作家:潘长宏2023年11月12日《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溱湖之恋2024-02-14 12:06:02
0000第九章,道家,心法篇。
心法,什么是心?虚无的智慧,人的心,心理,心态,心性,心情,心念,心意,等等。人的心,主,变。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不变的,或者形成不变的,心。平常心。人的心,有万心。主各种,随时随地都在,变。那么法,意识可以法一切。那么心,也可以。两者,和合,就是有迹可循的,心的理法。那么,佛家有心经,那么道家一样有,心法。紫网2023-10-14 16:00: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