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者的行动法则:不急不停,结果导向,有始有终!
今天是日更的第104/1000天
你发现了没?
当你端着杯子去开很大的水龙头接水时,往往是没有办法接满的,因为水流太急了,最后根本盛不住。
类似地,当你下决定要跑步健身的时候,开始动辄5公里,10公里的跑,结果坚持不了几天就歇菜了!
当你决定要学习一些知识的时候,恨不得每天4点钟就起床,晚上12点才休息,结果不到一个周就各种上火,各种疲惫,各种负能量,最后没有办法持续下去。
当你想要做成一些事的时候,一时兴起就列出各种各样的清单,事无巨细。第一天还能勉强应付,第二天就丢掉了一半,第三天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后在想象和现实的差异中,备受打击和煎熬,索性就此作罢……
我们可以看到“暴雨不终朝,飘风不终日”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某种意义上说,长期的准备和短期的计划中间有很大的差异,就像打算跑马拉松的人并不能开始就去冲刺一样。
长期主义下的跑步,不应该看今天一次跑了有多远,而更应该看这个月累计跑了有多远。不应该看这次跑了有多快,而应该去看持续运动了有多久。不应该看单次质量有多高,而应该看整体有多少。
长期主义下的学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它意味着,今天做的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就会过度消耗今天的精力,明天就有可能打折;过少就会造成任务的遗留,就会加重明天的负担,而明天还有明天的任务,明天还有明天的安排。
我们不要希求一次性的爆发性有多强,而要看重长期的持续性有多久。
长期主义下的做事,不贪婪能做的事有多少,而考虑能做成的事有哪些;不在乎开花有多少,而在意结果有几个;不计较今天走的有多快,而在意今天是否前进没有停下。
所以,前人说:“欲速则不达”。
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答案是:不急不停。
任何行动,都是量和质,持续力和爆发力,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没有量的时候,要追求先有量。在量上实现压倒性投入和绝对优势,然后再追求质的引爆和制高点引领。
当然,也存在先创造出制高点,用单次引爆绝对引领量的情况。这不是一般人,一般智慧能达到的。
在持续力和爆发力之间,如果天赋一般,我们宁愿相信:笨鸟先飞,天道酬勤。如果天赋很高,有了持续力的夹持,那也是如虎添翼,风生水起。
在过程和结果中,过程为结果服务。为了这个原则,我们宁愿少点,不愿贪多;宁愿慢点,不愿更快;宁愿愚笨,不愿聪明。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非常明白:少则得,多则惑。快即是慢,慢即是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我们往往高估了单次爆发力的能量,却忽视了持续力的作用。
我们往往太看重某次决定性力量,却忽视全盘所的合力。
我们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却忽视了行动过程中的规律。
长期主义者,从来不急不停,慎始敬终,尊重规律,结果导向!
謝久勝丨蔣維喬與《吕氏春秋彙校》
説明:本文係“中國早期經典文本的形成、流變及其學術體系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1&ZD252)階段性成果,原載於《中外論壇》2023年第2期,此爲作者底稿,引用請據该刊。蔣維喬與《吕氏春秋彙校》謝久勝书目文献2024-02-15 17:07:24
0000《道德经》中这句话,揭秘了成功的3条方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惟乔的第167篇原创文章《道德经》真的是财富满满!“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里直接翻译一下后半段。新用户6232PPUC2024-02-03 09:08:5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