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师,顶天立地——【闲敲棋子慢品茶】(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之名句。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于宇宙间“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欲理解此言之真意,须了解传统之经典《易经》。天即广袤之天,地即为博大之地。伏羲当时提出天地人三才,强调人和天地之并列。
按照佛家之理论,人人皆佛,因为本自具足。不过,人来到世间之后,便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无明”。故万事万物之中,唯独高贵之人,偏偏需要学习。

学什么?如何学?这是一个问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易经》之言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依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之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之水平。
无论治学,抑或立事,须志存高远,且为之努力奋斗,方有可能登峰造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言构筑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精神之内核。天之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应如天般,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地之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地之精神,除了无私奉献,博大包容,还有为而不言,功而不居……等等。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是生命的大师,和光同尘,超越了世间之是非,类似于老子的上德不德。

显而易见,庄子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唯纯粹思辨之层面。其实,天地之精神,虽是形而上的,却是实实在在之存在。
不同的学问宗教,皆契合着宇宙的某一个层面的精气神;每一个修道人,皆在契合着某一个层面上的精气神。契合之层面和程度,由心而定,随心而变。“心身道之合一”,是一种生命之极高境界。
在大道之门打开之后,内心须时时刻刻“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无先入之见,无我执我妄,无拘无束,自在从容,如如不动,唯道是从,循道而行。
天地为师,方能真正地顶天立地。据传当年文天祥在北边低矮的地牢中,保全身体之康健,奇之又奇。他自己说是得到了天地之浩然正气。
“我本山中人,还回山中去”。得自然之妙,得生命之趣。知者自知,明者自明。
子居:清华简十二《参不韦》解析(六) | 中国先秦史
清华简十二《参不韦》解析(六)子居【宽式释文】参不韦曰:启,天监乃德,表乃则,与日月星辰、风雨寒暑、灾疾吉凶谐还。参不韦曰:启,恪哉毋懈,毋虞唯信。启,乃秉天之五刑则,五刑则唯天之祥德,是谓寡果众,短乃长,唯天之不违。先秦子居2023-07-29 08:47:18
0002“籍贯”是什么,何为籍,何为贯?填写籍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的户口本上有一栏是填写“籍贯”,从小时候上学到长大了工作,我们填过的很多表格里,都有“籍贯”这一项。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居地或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但祖辈这么久远的信息,却是我们填身份信息时的必填项,籍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1-紫网2023-10-15 12:32:210000心理漫谈《庄子齐物论》:11个成语故事,归纳为心生万法、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应用技术是表达自由
王明鹏2024-02-10 08:10: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