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虽短意味深——《心经》再读之【2】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大道至简。真实之事物,往往简单;虚假之事物,反是繁杂。真假乃辩证关系,如“阴中带阳,阳中有阴”。“智慧不可传”,自古有“传功不传诀”一说,古之圣贤苦修后得之精髓心得,无奈不可清晰示人,只得借助文字来隐晦表达,供有慧根之后人来感悟其中之玄妙。
《心经》闻名遐迩,有人籍之治好了失眠,有人得以平心静气,有人达成了自我和解,有人找到了婚姻爱情之密码……然作为经中之王的《心经》却只有短短260个字。
《心经》有如此之魅力,全在于其背后蕴含之生命哲学智慧。“一切唯心造”,谓一切之物境,皆由吾人之心念所感得,作恶行善,皆由心为主宰;善恶之报应,亦是由于心之主宰造业,所感得之业果。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之经典,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却诠释得最为深奥微妙之经典。弘一法师评价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

公众普遍认为,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通行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见一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衣服破烂,法师心生怜悯,将其带入寺中,延医救治,多方照顾,此病人深感法师救护之恩,传授《心经》,传此人乃观音化身。
玄奘法师得此《心经》后,心生欢喜,发心修持此卷经书。当玄奘法师抵达一个叫莫贺延碛之地时,八百余里,沙漠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且多奇形怪状的“恶鬼”围绕前后。玄奘大师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恶鬼”尚未完全散去,于是玄奘大师高声念诵《心经》。一念《心经》,“恶鬼”皆散去。后来,玄奘法师在西行旅途之中,遇到种种厄难,或粮食短缺,或路遇劫匪,甚至生死存亡之际,多次靠持诵《心经》得到灵应,转危为安。
又据学者们考证,《心经》最为公认的出处是来自于鸠摩罗什翻译的《大品般若经》,全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摩诃,梵文,无限大。因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故仍用原文。摩诃般若,全是说心之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之金刚;论其相貌,是无形无状之实相;论其妙用,是不可测知之圆通神妙。

《心经》对生命之启迪,主要有二,“看破和放下”,可谓“真诚清净平等觉,看破放下自在缘”。
《心经》启示众生须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皆为虚幻不实,不可执着于假有。
“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放下,非言要生出离心,放弃一切现实之家庭、事业、友情、爱情、亲情等,需要放下的是贪欲、愤恨和妄想。
真正的生命智者,是在知晓了世间真相后,依然可以与自己、他人及世界和解;是在历经坎坷沧桑后,依然可以面带微笑深深的热爱着生命。
轻轻松松读《老子》(41)
《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译文:秋雨堂2023-07-30 10:11:44
0000先天易解之二:“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
古往今来号称有学问的人如过江之鲤,能够做到博大精深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其中很多人不过是“行走的书橱”而已,真正有本有源,有理有据,而又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屈指可数,邵雍就是这样的人。野狐中医2024-01-31 12:10:46
0000潘长宏浅论读书--【第八篇】
潘长宏浅论读书--【第八篇】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7月27日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紫网2023-10-15 08:29:140000与庄共舞——去妄除执贵无我【《逍遥游》8】
去妄除执,贵在无我。【原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大而中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击破〕之。”新用户97560OBk2023-07-27 19:23:20
0000郜同麟丨再谈敦煌本“灵宝经目录”的分类和时代
注:本文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郜同麟老师授权发布!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再谈敦煌本“灵宝经目录”的分类和时代*郜同麟书目文献2023-07-29 10:10:4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