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19-4)

崇高理想和专业技艺同等重要,不能以身份贵贱、地位高低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分工。小道也有大的价值,但对于胸怀天下、志在普济苍生的君子,不能为小道所拘泥。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注释】小道:小的技艺。致:到达。泥(nì):阻滞,不通,妨碍。【译文】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必定有可取之处。但从长远看恐怕会有阻碍,所以君子不做。”子夏对先生的教导有着深刻领悟。“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凡是始终守持着一门技术、一项才艺,而不能通往大道的,都称为小道。朱熹认为“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即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道、百工技艺。虽不能通往大道,但也有“可观”即可取之处。如某方面技艺特别精良,就值得学习。“致远恐泥”,从“致远”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做大事、立大德的目标,如果只是追求小道、小的技艺,恐怕会迟滞不前、阻碍不通,所以“君子不为也”,君子不会这样去做。《后汉书·蔡邕传》记载,“邕上封事说:'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是才华之类,属于小道。如果只追求这些小道,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就没有能够胜任的才能。《论语·述而》里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要立志于大道,以道为方向,学道、悟道、通大道;“据于德”就是要注重德行修养,以德为立脚点;“依于仁”就是要以仁为根本,心存仁爱,时时践行仁爱;“游于艺”就是要以六艺为涵养,技艺精良、精湛、精通,游刃有余。这样才不会拘泥于艺,最终“下学而上达”,实现全面发展。子夏继承先生的思想,意在告诫君子要胸怀大志,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要拘泥于小的才艺,而要通过学习才艺、修养品德,通达大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礼记》10句名言,字字珠玑,饱含古人智慧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四书五经之一,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总共20卷49篇。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点评:待人接物的礼仪,最崇尚的是互相往来。如果只给别人送礼,而收不到回馈,是不合礼仪的;如果只接受别人的礼物,自己却不给人家回礼,也是不合礼仪的。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9 15:30: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