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大知小知非上智【《齐物论》2】
生活之从容,从容之生活,
是生命之全部。

【原典】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màn:通作“慢”)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译文】
大智广博豁达,小智精细计较;大言气焰凌人,小言琐细无方。他们睡眠时神魂交错,醒来后形体不宁;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发言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专心攻击他人的是非;他们不发言的时候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持守胸臆坐待胜机。他们衰败时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悟读】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一般之人皆会以庄子之此言作为自己生命之座右铭,其实还是对庄子境界之解读不够。
上篇庄子谈到“人籁地籁天籁”,是从客观自然的角度;本篇大师的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则从人的主观角度。表现的皆是庄子对世俗之否定,和对无差别之自由境界的向往。
在庄子看来,欲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须超脱世俗观念之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庄子之言,背景是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庄子借此对于百家言论不一的现象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描写及批判。
庄子认为,所有这些不过是他们为了生存以及显示自己学问高尚,故意互相攻击的声音而已。因此,无论大知小知,还是大言小言,皆是各自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尊严所辩解的状态。
庄子提倡人要活出“简单”,活出“自然”。可以说,生活给人类的磨难太多太多,而人类偏偏又喜欢在生活中设置了重重枷锁,故很难真实地活出自我。人性的弱点,又使人们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充满迷雾,许多貌似神明的智慧和小聪明各行其道,更可悲的是有人不但身怀小聪明,还大耍小聪明,使自己活得沉重、压抑、虚伪、复杂。总之,活得很累很累。
越是复杂,就越远离自然,就越矫情,严重了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简单的就是真实的,就是美丽的,就是符合自然的。
庄子在文章末尾说“己乎,己乎”,意思就是,算了吧,算了吧,大言小言皆不必说,只有不过度自以为是的保持己见,才能遵从自然体悟到真知的道理。
大知小知也好,大言小言也罢,皆非生命之上智。究其根源,还是蕴藏着丰富的主观情怀,缺乏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命态度,需要的是心若止水的心境。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从道之高度而言,不争不辨不夸不耀,是真正的生命高度。
轻轻松松读《老子》(二十)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译文:秋雨堂2023-07-30 08:11:30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62)
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译文: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良之人(得道者)的珍宝,也是不善之人(未得道者)的保障。秋雨堂2023-07-30 12:17:55
0000《增广贤文》金句摘抄
读古文,增智慧!0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译文】:一年的打算在春天,一天的打算在清晨。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睦,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奋。【感悟】:这几句告诉我们做事要早计划,要勤勉。不仅在时间安排上是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不论是一年、一日,还是一家、一生,坚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勤勉的个人品质,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计。02zhp0010072023-07-28 09:20:23
0000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七、八、九)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七、八、九)七【原文】意而子见许由①。许由曰:“尧何以资汝②?”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③’。”许由曰:“而奚来为轵④?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⑤,而劓汝以是非矣⑥,汝将何以游夫遥荡姿睢转徙之塗乎⑦?”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⑧。”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⑨。”0000与庄共舞——人生高处是知止【《齐物论》10】
人生高处是知止,学问深处唯不知。【原典】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田地里的界路,泛指界线)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新用户97560OBk2024-02-03 16:05: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