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430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七、八、九)

qingpodushuqingpodushu2023-08-06 14:13:010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七、八、九)

【原文】

意而子见许由①。许由曰:“尧何以资汝②?”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③’。”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④?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⑤,而劓汝以是非矣⑥,汝将何以游夫遥荡姿睢转徙之塗乎⑦?”

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⑧。”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⑨。”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⑩,据梁之失其力(11),黄帝之亡其知(12),皆在炉捶之间耳(13)。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14),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15)?”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16),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注释】

①意而子:虚拟的人名。

②许由:许由(由又作繇),相传为尧时人,字武仲,阳城槐里(今河南登封)人,许姓始祖。隐于沛泽,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不受而逃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欲召为九州长,不愿闻,遂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资:给予、供给。

③躬服:亲身实践,身体力行。躬:亲自。服:从事的意思。

④而:你。轵(zhǐ):同“只”,句末语气词。

⑤黥qíng:古代的一种刑法,也叫墨刑。用刀在受刑人的额上刺刻,而后以墨涂之。

⑥劓yì:古代的一种刑法,割去了受刑人的鼻子。

(注意:含“黥、劓”这两个字的两句,乃是幽默话,不是说意而子确实受过黥刑、劓刑,而是说,许由是把孔子向人灌输仁义之道说成是对人施黥刑,把教诲是非之辩是对人施劓刑)

⑦游:行走。遥荡恣睢:意思是指性情不受拘束,任心放荡。遥荡:任心放纵。恣睢 zì suī:放任无拘束。转徙:辗转变化。塗:通作“途”,道路的意思。

⑧游于其藩:游学于你的门下。

⑨瞽(gǔ):瞎眼。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图案。

⑩无庄:虚构的古代美人之名,寓含不装饰的意思。传说她闻道之后不再装饰而自忘其美。

(11)据梁:虚构的古代勇夫之名,寓含强梁之意。

(12)亡:丢失,忘却。

(13)炉捶:冶炼锻打,这里喻指得到“道”的薰陶而回归本真。

(14)息:养息。

(15)乘:顺应和趁着的意思。成:成为;变为。

(16)泽:恩泽。

【译文】

意而子拜访许由。

许由说:“尧给了你什么东西?”

意而子说:“尧对我说:'你一定得亲身实践仁义之道,还要能够明辨是非’”。

许由说:“那么你来我这里干什么呢?既然尧已经用仁义之道让你受了墨刑,又用是非之理让你接受劓刑,你将再不可能逍遥自在地行走在变化无穷的人生之路上了。”

意而子说:“正因为如此,我愿游学于你的门下。”

许由说:“不行啊。因为对于盲人没法让他看到人的眉目容颜的美丽,没法让瞎子欣赏衣着上的锦绣华丽的图案。”

意而子说:“无庄她忘掉自己的美丽,据梁他忘掉自己的力气,黄帝他忘掉自己的智慧,他们都因为经过了'道’的陶冶锻炼。怎么知道那造物者不会养息我受黥刑的伤痕和修补好我受劓刑所残缺的鼻子,使我得以趁机成为健全的人以跟随先生呢?”

许由说:“唉!这可也说不定。我还是给你说个大概吧。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啊!他捣碎万物不是为了“义”,施恩布泽惠及万世不是为了“仁”;他比上古还要古老,但算不上“老”;天覆地载塑造形形色色万物也不算“巧”。这就是你要学的内容。”

【赏析】

第七部分主要是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

本篇第五部分,曾指出,子贡对孟子反、子琴张对待子桑户之死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可理喻。子贡将以上情况告诉给孔子后,孔子就对子贡说:“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第七部分实际是对孔子的这句话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即庄子在这里又借许由之口对尧宣扬的仁义和是非观念的进行了批判,实际也是对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的批判。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孔子倡导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是“天之戮民”。犹如许由讲的,尧已经用仁义之道让意而子受了黥刑,又用是非之理让意而子受了劓刑,使意而子将再不可能逍遥自在地行走在变化无穷的人生之路上了。其含义是告诉意而子要想得“道”必须放弃儒家倡导的仁义和是非观念。

【原文】

颜回曰:“回益矣①。”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②”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③。”

仲尼蹴然曰④:“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⑤,黜聪明⑥,离形去知⑦,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⑧,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注释】

①益:多,增加,进步。 ②犹:还

③坐忘:端坐静心而物我两忘。

④蹴(cù)然:惊奇不安的样子。

⑤堕:假借为“惰”。懒散;懈怠;松懈。这里可理解为“忘掉”。

⑥黜chù:废除。 ⑦去:抛弃。 ⑧无常:不执滞于常理。

【译文】

颜回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道:“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回说:“我已经忘却仁义了。”

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

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惊奇不安地问:“什么叫'坐忘’?”

颜回答道:“完全忘却自己的肢体,任何事情都不听不看,抛离肉体之身,去除智巧心计,让自己融合于大道之中,就是坐忘了。”

孔子说:“与万物同一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不执滞常理。你果真成了贤人啊!请让我孔丘向你学习。”

【赏析】第八部分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是上一部分的继续,仍是要人们抛舍儒家宣扬的仁义和礼乐等主张,归依庄子之道。

【原文】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①。子舆曰:“子桑殆病矣②!”裹饭而往食之③。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④:“父邪?母邪?天乎?人乎⑤?”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焉⑥。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注释】

①霖雨:即连绵不断地下雨。

②殆:恐怕,大概。病:从子舆给子桑送饭食应指“饿”。

③裹饭:用东西包着饭食。食之:给他吃。。

④鼓琴:弹琴。

⑤以上四句,均为子桑探问自己的困乏是由谁造成的。

⑥不任其声:声音微弱得好像是没有力气把整首诗唱完似的。任:堪。趋举其诗:急促地吐露着歌词。趋:急促。

【译文】

子舆和子桑结为好朋友,连绵的阴雨下了十日,子舆说:“子桑怕是饿得不行了。”便包着饭食前去送给他吃。来到子桑门前,就听见子桑好像在唱歌,又好像在哭泣,而且还弹着琴唱道:“父亲啊?母亲啊?天啊?人啊?”那声音微弱得好像是没有力气把整首诗唱完似的,急促地吐露着歌词。

子舆走进屋子说:“你唱的诗词,为什么这么费力?”

子桑回答说:“我在想,使我达到如此极度困乏和窘迫的原因,然而没有找到。父母难道会希望我贫困吗?上天没有偏私地覆盖着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托载着万物,天地难道会单单让我贫困吗?我想找到那使得我贫穷的主使者,但就是找不到。然而我已经达到如此极度的困乏的境地,这就是命!”

【赏析】

第九部分,篇幅虽短小,但寓意深刻。这里所表达的即是子桑思考了十天得出的结论,也是庄子对《大宗师》所做的结论。

子桑的一连串设问,是在考虑如何找到使其贫穷的主使者。最后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命!这个“命”就是“大宗师”。“大宗师”就是“道”。“道”是万物的主宰。“道”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子桑虽是得道之人,在“道”面前也只能认识它,以便更好地顺从它,任其自然。这就叫“认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