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235

轻轻松松读《老子》(79)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29 16:12:190

《老子》第79章 天道无亲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深重的怨恨既使和解了,还会留下余怨;用宽容和善意来回报怨恨,这怎么能算是最妥当的办法呢?

因此,有道的圣人虽然保存着借据,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还债。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却不逼债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官吏那样苛刻凶狠。

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却会永远呵护有德的善人。

秋雨堂浅见:

人生在世,不与任何人产生恩怨是不可能的。受人恩惠该如何报答呢?“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世人普遍认同的观念。但对如何报怨的问题,却争论颇多。

佛教相信因果报应: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也不必起嗔恨心,相信他是会遭报应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伤害你的人没有遭到报应,那一定是你前世伤害过他,他在今世还报予你。这是佛教对“以何报怨”的态度。

基督教对于这个问题有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摩西在《旧约全书》中说:“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叫人的身体有残疾,也要照样向他行施。”而《新约全书中》却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由“以牙还牙”到彻底忍让,由斗争哲学反转为忍让妥协,这当然不是懦弱,而是智者的善念。这一理念在客观上起到了减少争斗、化解矛盾、保全生命的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说:“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末,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唯坚忍者,获此美德,唯有大福分者,获此美德。”要求人们以德报怨,在愤怒时善加忍耐,对无知者宽厚以待,受到伤害时原谅宽恕他人。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的观点基本一致。老子认为,“报怨以德”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大怨”和解以后也会留下余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人产生怨恨,既使有人借债不还,我手里握有借据,也不去催债,让对方既不能耍赖,也不会对我产生怨恨。这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

有人问孔子,我用恩德去回报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孔子反问道:“那你拿什么来去回报那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你应该用正直去对待仇恨,用恩德去回报别人带给你的恩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孔子对这个问题最为理性的回答。

老子胸怀博大,德心仁厚,宽容慈爱,得理容人,既使真理在握,也不盛气凌人。他对那些依仗权势苛责和压榨百姓的官吏非常鄙视,称他们为无德之人。

无德是产生“大怨”的根源,大的怨恨既使和解,双方也会心存芥蒂,难以完全消除。所以社会要想稳定,人际关系要想和谐,就要防止大怨的产生。而防止大怨产生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责于人”的有德之人。

天道无私,没有偏爱,“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有德之人,常得护佑,这并非天道有私心,而是因为有德为善之人顺天道而行,自然会远祸得福。

2023.3.28.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