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下篇3.22—3.24)
3.22 善胜不争(原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释义】善于用兵的将士,不炫耀其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相争,甚或以德屈人之兵不战而胜;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别人甘愿为你效力。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是自古就有的顶极智慧。
3.23 用兵宜慎(原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释义】关于用兵,古人有过这样的话:“我不敢主动出兵侵犯别人,而当别人侵犯到我时则要进行自卫反击;我虽出于不得已而应战,亦不敢恃勇妄进,宁可退守一尺,也不冒进一寸。”也就是说,在用兵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虽然有所行动,却看不出有什么行动;虽然在打击别人,却没见到手臂伸出去;虽然大敌当前,却好像没有看见敌人;虽然手里执有东西,却不像执有兵器。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敌人。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则几乎会丧失掉我战胜敌人的所有法宝。所以,当两军对抗且实力相当的时候,悲悯苍生而小心谨慎的一方必然能够获得胜利,而乱行杀伐、骄傲自大的一方必然会失败。
3.24 民不畏威(原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释义】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官逼民反,统治者的末日就要到了。 所以,必须减轻人民的生活压力,提高其能安居乐业的生存条件:不要使其所居住的地方太过狭窄,不要使其厌恶所生存的环境。只有当他们不厌恶其所生存的环境时,他们才不会厌恶统治者而起来造反。 因为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而不自以为是;有自爱之心而不自认为比别人高贵。所以应当舍弃自见、自贵,而保持自知、自爱,才会受到百姓拥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庄农日用杂字》解读(七)
杂字原文:急赶到北岭,棉花白番番。豆角正该摘,豇豆角子干。割谷耪茬子,蜀黍又中刋。黍子凿苕苗,绿豆紧用搬。黄黑豆铺子,好上尽心看。惟有荞麦晚,打来摺子圈。苘麻才杀来,还没把头删,好麻几拣子,也得下水淹。(沤麻图)释义:白番番(báifānfān):白花花。豆角:一种菜用豇豆,或称作长豇豆。俗称豆角、豆角子,主要做菜用。(长豆角)紫网2023-10-14 10:06:16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六、七)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道作为养育天地万物的谷神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它是生育天地万物的玄妙的母体。这母体的生育之处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所在。道绵延不绝,似有若无地存在着,一刻不停地运行而不知疲倦。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译文:秋雨堂2023-07-29 17:30:32
0000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主要阐述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的机制。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力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差异。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由工人提供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工人实际工作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则归资本家所有,即剩余价值。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的实际价值与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关系。0000破解河出昆仑东北隅千古之谜
《海内北经》:“昆仑南所,……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昆仑)是为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昆仑、华丘在其东南方,……阳谷、榑桑在东方。……正中冀州曰中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春秋纬命历序》“人皇出阳谷”。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