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独。何时候,都不应做有悖道德和原则的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是用来强调,做了不道德或违背原则的事情,迟早会被揭露,无法逃避责任和良心的谴责。因此,人们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遵守道德和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慎独是指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自律,不因为没有人监督而放松自己的要求。总之,这句话是提醒人们要保持良知和道德底线,不做出违背良心和原则的行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老子对于学习与道的关系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需要从道家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在《道德经》中,道被视为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根源。它是一种无形、无名的存在,超越了个体和形态的界限。道是宇宙的自然法则,它以无为无形的方式运行。《国语》名言10句,句句经典,受益终生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分类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但后人对作者争议很大,有的说是喜欢刘向编撰,也有的说是汉朝以后的编辑春秋史料而作的。一、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周语》点评:凡是缺乏思考没有长远谋略的人,就会轻举妄动,任意而为。凡是缺乏礼数的人,往往都是骄傲自大,轻视别人。二、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7 19:07:19
0000《季氏篇》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注释】▲畏:敬畏。▲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人类不知道的,力不可及的领域。人们要对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存有敬畏之心。▲大人:指有德有位者。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31 09:45:01
0000孔夫子的伟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国之先贤,以天地为师,向自然学习。其核心是顺其自然。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任何违背规律,终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夫子的伟大之处很多,在生命的认知上,夫子的伟大在于他的至理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此处之“学”,指的是学道,即学会做人。做人,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新用户97560OBk2024-02-05 15:10:1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