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畏:敬畏。
▲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人类不知道的,力不可及的领域。人们要对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存有敬畏之心。
▲大人:指有德有位者。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人的行为服从、服务于信念、信仰,而不是被感官、肉体所左右、所摆布,那么他就是一个大人;反之,就是小人。)
▲狎:不尊重。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需要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德高望重的人,敬畏圣人说的话。小人不知道天命而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德高望重的人,轻蔑侮辱圣人的话。”
【学而思】
“天命”即自然,人要懂得敬畏自然,不可肆意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大人之言、圣人之言”都是在历史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小人学识浅薄,不懂得尊重历史,自身无知反而嘲笑伟人,轻侮圣人。
【知识扩展】
钱逊《论语读本》:人不能无敬畏之心。命,指人力不可支配的领域。知命,知道有人力所达不到的领域,然后有所敬畏。孔子把这归之于天命。今人可不信天命,却不可不知有人力不可及的领域之存在。科学发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远非古人所可想象;科学思维也深信,世上无不能认识之事物。然而不能不承认,至今人们已知的领域,远不及未知的领域;人的生存、发展,无论整个人类还是个人,都不能摆脱那未知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控制。天地运行,气候变化,远非人力所能控制;风雪雷电,地震海啸,疫病流行等等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存。不可不心存敬畏。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以征服自然为目标,可谓“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此种科学主义思想和立场,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危机。
不只对自然和自然规律要心存敬畏,还有“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类文明前后相继,代代相传,每一代人都在前代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前进;年轻人都是在长辈、师长的教导下成长。应知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之结晶,师长之经验、学识是宝贵之财富。对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对圣人之言,对师长的教诲不可不存敬畏之心。鄙弃传统,轻侮师长,“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即阻塞了年轻一代上进之路。现今一班年轻人,一味追求张扬个性,常以“我已经成年”为辞,将师长的关怀、劝告和批评拒之千里。亦可谓“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亦当今青年成长中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
论语:女为周南召南矣乎(17-10)
孔子特别看重《诗经》的教化作用,要求弟子特别是自己的儿子通过认真学习,将其中所载的为人、处事、立身的方法转化为自觉行动,以达成修身齐家治国的目标。经义工坊2023-07-28 14:01:32
0000与庄共舞——超越有待求无待【《齐物论》14】
生命本真,活出真我。【原文】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fu)蜩(tiao)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译文】紫网2023-10-15 14:33:330000《中华圣贤经》2600个四字醒世警言,句句蕴含华夏民族的大智慧
#文化历史解析#《中华圣贤经》2600个四字醒世警言,句句蕴含着大智慧。这些妙语连珠的四字妙语,句句都是作文好素材,中学生都应该全部背下来。一、《中华圣贤经》涵盖了人们日常的做人标准,品行准则;为人道理,择友之道到尊老爱幼,修业尚学;做人之本等。其像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娓娓道出人世间的真谛。若悟3692023-07-27 19:17:48
0000笠翁对韵讲读二十三 下卷 五歌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kē)。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suō)。注讲:直干指挺直的树干,平柯指横长的树枝。蜂媒、蝶使都是比喻男女之间居中撮合或传递消息的人。雨笠指庶雨的斗笠,烟蓑即蓑衣。唐皮日休《临顿奉题屋壁》诗中写到: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páo,葫芦)。唐郑谷《郊园》诗: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苏轼《满庭芳》词: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