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探汤:汤在古代指热水,探汤指把手伸进热水里。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的行为要像担心自己追赶不上似的跟着去学,看到不善的行为要像把手伸进热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过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话。隐居避世保全自己的志向,行使仁义达到自己的理想。我听过这样的话,没见过这样的人。”
【学而思】
“见不善如探汤”并非指见到不善就躲开,那样做是见义不为。“如探汤”是指内心的防线如探汤一般,心中没有一丝不善的想法。
见到善行争先恐后,见到不善修正自身,这是儒家思想,孔子赞同这种观点,所以说既见其人,又闻其语。避世隐居,洁身自好,却想着实行大义于天下,也只能嘴上说说而已,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孔子说只闻其语,不见其人。这是儒家入世观念与当时避世观念的不同。(注:避世隐居不是老子思想,老子主张无为之道是为而不争,有所作为却不争功劳。)
参读:
《里仁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述而篇》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篇》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微子篇》18.7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微子篇》18.8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自然之花,甚是美妙——【闲敲棋子慢品茶】(1)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万物顺应天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皆是为了生存。无意之间,却是绽放了生命的真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之诗句告诉世人,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的。“道法自然”,是一个深刻而伟大的思想命题。所谓自然,其一,是指自然界;其二,是指自然之规律。新用户97560OBk2024-02-10 17:09:13
0000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401-420)
收集人: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9月8日亲爱的的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录了好多古代圣贤之语,绝大部分是经典之作,我将这些话语的原文与译文与朋友们分享,希望大家喜欢。401·合理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译文]公平通畅,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家利益的事就燃烧了。紫网2023-10-15 14:06:20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48)
《老子》第四十八章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译文: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私欲一天比一天减少,妄念减少再减少,最后达到了质朴自然的“无为”境地。秋雨堂2023-07-30 10:52:59
0000《菜根谭》:4种人生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作者|儒风君·闻清//////////“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这话说的就是《菜根谭》。《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做人、处事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书中包含了种种智慧,而其中有4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1守拙朴《菜根谭》里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儒风大家2023-07-29 09:22: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