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369

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上篇1.4—1.6)

段一凡段一凡2023-07-31 12:03:290

1.4  谷神不死(原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释义】道好比是一个极其广阔而神奇的山谷,中间空虚,同宇宙一起恒久存在,它生养出天地万物,所以又像一个伟大无比而且非常玄秘的母亲,于是可以给它取个别名叫做玄牝(牝代表雌性,与代表雄性的牡相对)。玄牝的生门,便是天地出生的根。玄牝孕育万物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其创生过程却无行迹可寻,似有似无,但它的这个作用总是在慢慢地、不疾不徐地、不知疲倦地、一直不断地这么持续下去。

1.5  无之为用(原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车轮外周是轮圈,中部是轮毂。轮圈与轮毂之间用若干根辐条连接和支撑(古时车轮的辐条数用三十根是取法于每月的天数)。 轮毂中心有一圆孔,用以插接车轴,车轮才能承重载物并转动。可见,有了轮毂中心这个孔洞,才使得车的轮、轴等实体发挥出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可以盛物装东西,发挥出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屋中空虚可供人居住,门洞供人出入,窗洞用于采光和通风透气。总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使得房屋实体发挥出房屋的作用。 以上三例说明:事物由有与无、实与虚两部分构成。实有能给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但需要通过虚无的配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乃是其虚无的部分。

1.6  执古之道(原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道无色、无声、无形。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 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着,把它叫做“微”。这三个方面只可心悟,难以用语言询究。所以如此,乃因它们原本就浑然为一体。其上方既不显得皎洁光亮,其下方也不显得昏昧黑暗,其存在却延绵不绝,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命名。最终只能认为它是一个无形的“物”, 也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形象的形象,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即所谓的“恍惚”。它在上古之先就已存在,将来也永远存在。所以,迎着它,不见它的前头;跟随它,不见它的后头。如果能把握先于天地就存在的亘古之道,我们就能够驾驭现实世界存在的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如果认识、了解了天地(宇宙)的初始,也就叫做认识了道的纲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