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恶紫之夺朱也(17-18)

孔子认为,正道容易被邪恶所侵犯,世人应有所警戒提防,且应不断增强自身修为,全力维护礼制。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注释】恶(wù):厌恶。紫之夺朱:朱是正色,紫是杂色。紫色取代红色。郑声:郑国的音乐。雅乐:正统音乐。【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音乐扰乱正统的雅乐,厌恶用花言巧言导致国家颠覆的小人。”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我国古代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的色彩体系,源自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五种“底色”。间色就是杂色,是以正色为基色掺上其他颜色混合而成,杂则不纯。赤即红色,是正色;紫则是间色。正人君子、正式场合不能使用间色,否则显得不庄重、不严肃。孔子以此比喻邪能乱正,邪的东西往往能惑人耳目,会让人很有兴趣而渐渐失去正道。音乐具有教化作用。雅乐是先王创制的雅正之乐,中正平和,听起来能使性情调和,可以熏陶心灵,引人向上。郑声即郑国这个地方的音乐,旋律多变,可听性增加,但容易让人沉迷于欣赏音乐本身,而忘记先王制礼作乐的深层次思想。孔子认为,如果不远离此类靡靡之音,更会让人神魂颠倒而失去正道。利口即口才很好,很会说话,很容易取悦于人。利口之人,工于谄媚奉承,其目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嘴上说得好听,却没有多少实在内容,越是讲得天花乱坠,听的人就越容易迷惑上当。如果君王在利口之人面前不能保持清醒,而听信其言,就会做出错误决定,最终导致国家倾覆。孔子所说的“三恶”,都是正邪两股势力的较量中邪恶遮蔽、篡夺、取代了正义。以邪代正是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表征。孔子希望世人能明辨是非,不受邪恶侵袭,防微杜渐,扶正祛邪,以达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二章提示了世界的真相就是叠加态、纠缠态。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经典。早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为统一思想,便开始焚书化字,其中《道德经》就是为数很少的留传下来的经典。这本经里包罗万象,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现代科学不太喜欢承认古人留给我们的典籍,将其中很多东西列为伪、玄,笼统地称之为“迷信”。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证实了古人的智慧真实不虚,且高不可攀。知本学社2023-08-09 10:19:55
0000百忍为尊——【轻煮●细品●生命】【27】
轻煮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百忍为尊】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则无忧。一个人假如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可以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逍遥自在之人生。忍得一番横逆,便增一番气概。新用户97560OBk2023-08-07 12:49:59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十一)
《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yá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泽文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的轮毂上,轮毂中心有让车轴穿过连接车轮和车厢的圆孔,这才使车轮可以滚动起来,让车子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用水和土揉捏制作陶器,只有把中间掏空,它才具有盛物的作用。秋雨堂2023-07-29 18:05:57
0001《资治通鉴》267:曹冏上书论六代兴亡,希望能感悟曹爽,曹爽不为所动
紫网2023-10-13 17:45: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