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261

《心经》解悟先明“心”——《心经》再读之【4】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09:09:530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语自《遗教经》。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如此之定慧等持,方可真正的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从大处而言,可理顺散乱之心,把精力放到生命智慧的开悟大事之上。

欲读《心经》,先破其题;欲破其题,先明其心。

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摩诃,是梵文,中国名为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故仍用原文不译。摩诃般若,全是说心之妙用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家以一种开放之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不分别,不执念,是真正的不二法门。

他们把虚空称作无限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摩诃之心,如同虚空。心量大了,世界便美了。

妙明真心,即禅宗所言之本性,或真如法性、常清净觉海、寂灭性海、无住真心、圆觉妙心、清净真如、大光明藏、大圆镜智、妙明本体、本来面目。一切经论,显密性相,无不为显此觉体。

佛陀初成道之时,曾在菩提树下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 ,自得现前。"慧能大师悟道时也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生命的意义,在于它本来没有意义”。只不过,世人赋予了其太多的期许。彻悟妙明真心,并依此而行,便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人生最难是安心”。人是欲望动物,人性之本然决定了人的自私自利;人又是情绪动物,环境之变化,往往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变化。

气定神闲是一个人的外在呈现,其决定因素还是一个人对于生命之认知程度、接纳之程度及对情绪之管控能力。当然,还有他们的上帝视角,即万事万物着眼于时空之高度,而完全不纠结于一时一地之得失。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谓命,其意有三。其一,“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一般而言,普通人最重要的就见自己,也就是明心。儒家说法与佛家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其二,洞察生命之真相。因为芸芸众生往往活得颠倒,追求的是欲望和一切外物;其三,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激发生命的热情。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妙明真心人人皆有,只是被尘世所蒙。

明心见性之最大意义,即在于破除假相,破除执念,风轻云淡,自在自如,如如不动。

修心之法,最为重要的是,学会“内观”。即始终保持生命之觉知:念起而觉,觉而不随;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见相离相,如如不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